耿向林耿玉清探索自然之中世界上最强武功在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中寻找

一、什么是“不顶”、“不丢”

所谓“不顶”,就是在推手时,不在对方出力的点上硬顶,阻挡其前进,或者逆向发劲。同时,“不丢”意味着不能主动离开与对方的接触点。换句话说,就是既不能顶着对方前进,也不能主动后退,要听着对方的劲,对方进多少我就退多少,同步运动,退少了是“顶”,退多了则是“丢”。

为了正确掌握这一做法,还要注意避免一个误区,即要正确区分“顶”与“掤”的不同。“掤”不是对抗,而是在保持自身掤劲状态下的后退,这二者有本质的差别。有人可能会搞错这个概念,用僵硬的力去硬頂,却不知道这是错误做法。

必须正确理解这些,并在老师指导下亲身体会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推和掤,以达到确保自己能够顺应外力而非抵御,从而练出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大势。

二、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不顶”、“不丢”

首先,这体现了太极图内涵中的刚柔相济原理。在太极图中黑白两鱼首尾相靠,不争斗,而通过中间的一条均匀规整S线紧密相连。这正好映射到太极推手中的双人接触点,即使力量大小悬殊,但由于双方都遵循刚柔并济原则,所以彼此之间能形成一种平衡,使得更大的力量难以发挥作用。

其次,这符合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无为,在被动的情况下粘附于对手,然后寻找机会反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借力打力,是一种高超技巧,只有坚持这种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进入到以小克大、大败敌人的境界。

最后,这也符合基本物理学原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是决定力的三要素。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变这些三个要素,让自己的支点活跃起来,让来劲落空,同时保持与对手接触,便于随时听到他的变化,从而进行适当调整,使自己的形态随他变化,同时转移他的力量方向,最终达成控制目的。

三、怎样才能做到“不顶”、“不丢”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因为思想往往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如果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我们正在实践的是什么,那么即便是在公众场合也不乏人用力较量这样的行为发生。这完全背离了我们应该追求的轻灵圆活和化发自如的气功境界。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舍己从人的精神。在开始阶段,我们倾向于使用自我保护能力,比如用意志力去制约或压抑住那些想要自动反应但并不符合当前情况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但练习外家拳恰恰要求我们去掉这些习惯性反应,将它们变回自然流露出来的时候再加以利用,以达到更加平稳、高效地处理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三,我们需要克服争胜心。不让自己因为害怕失面子而固守某种姿态或行动,而应允许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跳出当前位置。当无法有效融合时,就应该顺势放开,与之交换位置,以至于你总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反击或吸收他人的力量。这一点对于提升个人实战能力至关重要,而且它还能帮助我们逐渐理解如何将来的每一次遇到的挑战都转化为优势。

第四,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及通过行拳走架等各类实践活动逐步增强基础技能,为日后的精湛技艺打下坚实基础。这样,无论何种情形,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实施这套深奥且复杂的手法系统,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一旦熟悉之后,就不会再感到任何挑战令人畏惧,因为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明了又顺畅,如同水一样滑溜溜地流过你的身躯,每个瞬间都透露出一丝神秘感,一缕仙风道骨之气扑面而来。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