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林耿玉清在自然之中自学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技巧

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一个自学武术的修行者,深刻体会到了太极推手中的不顶、不丢技巧。这些初学者的感悟,如同一粒种子,在心灵深处萌芽,随着时间的沉淀逐渐成长。

首先,我认识到“不顶”与“不丢”的重要性。这两者是太极推手学习的基础,是保证我们不断向上乘功夫之路的关键法则。它们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我们进入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太极功夫的大门。

我明白,“不顶”意味着在对方出力时,不要硬生生地阻挡,而应顺其自然,让劲力化为无形。我也意识到,“不丢”是指保持与对方接触点的一致,即便被动,也不要主动后退,而应该同步运动,与对方相伴。这样,我们才能听从对方的劲,正如河水流向大海,无论前进多少步伐,我都将跟随而去。

为了正确掌握这一技巧,我必须区分“顶”与“掤”的不同。在推手中,“掤”不是“顶”,它代表的是内外膨胀和膨松,同时保持自身稳定;而且我学会了避免误解——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所有的抵抗都是掤,这样就会用僵硬的手势对抗,从而失去了柔软和灵活性的本质特征。

我理解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这两个基本原则。一方面,它反映了太极图所蕴含的情理:黑白鱼首尾相连,阳强则阴弱,没有争斗,只有平衡。这也是我们练习时追求和遵循的心态——以弱胜强,不争先锋。另一方面,这些原则体现了太极拳重在养生的哲学,以及尚巧于尚力的艺术原则。不顶、不丢使得我们能够借力打力,以静制动,使得我们的力量更加神奇无穷。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两个法则符合自然界中的物理规律。在刚柔并济中,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支点,让对方发出的力量变得无效;同时,我们通过保持接触点,可以更好地感知到变化,并随之变化,从而控制整个局面。此乃因敌变化示神奇之道。

最后,我总结了一些方法来确保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需要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因为思想决定行动。

我们必须树立"舍己从人"的心态,不要固执己见,要随着对手调整自己的位置。

我们不能因为怕输或怕面子,就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失去机会。

通过日常练习提高技术,使我们的意念控制身体,从心意达到身意。

加强皮肤感觉能力,让每一次接触都能清晰感受到对手的情况。

保持身体轻盈柔软,让每个部分都能自由伸展和旋转。

练习整合全身劲气,使每一步都成为一种完美结合。

学会灵活运用轮轴旋转,将所有力量均匀分布于周围环境中。

掌握阴阳互变之术,使我们的招式既有韧性又有弹性,无论方向如何,都能适应变化。

10 最后,一直努力提升接劲火候,即使最开始只是微小的一步,但只要坚持下去,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就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平衡与力量,用最少量的小力打败最大量的大力。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两拨千斤,是最高级别的武术境界。而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实践并完善的一个环节。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