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的氛围中,耿向林与耿玉清的太极24式正面背面的技巧展现了不顶、不丢的精髓。这种最初学习的基本要求,不仅是保证逐步进入上乘功夫的根本法则,也是最高要求。在练习太极推手时,这一原则始终坚持不变,体现了毫不动摇的刚性和“禁令”的严谨性。
要切实做到不顶、不丢,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一原则,并通过多年的实践感悟来掌握。以下是一些初学者可以参考的小建议: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不顶”和“不丢”。“不顶”意味着在对方出力的点上硬顶或逆向发劲,而“不丢”指的是不能主动离开与对方接触点。这需要同步运动,即当对方进多少,我就退多少,以保持接触点。
其次,要区分“顶”与“掤”的不同。“掤”是在内部膨胀或膨松,被推而退仍然保持自身掤劲状态,而不是简单地用力顶着。此误区源于对拳经中的描述缺乏理解,因此容易把頂當成掣,用僵硬的力頂著,导致难以去除頂之错误。正确区分二者的本质差异,在老师指导下亲身体会怎样做才算是頂,又怎样做才算是掣,才能达到既保持掣劲又避免頂之要求。
再次,我们必须认识到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不頂”,因为这体现了太极图内涵——黑白两鱼首尾相靠,阳强则阴弱,从而显示出柔顺而非刚猛。同时,它也符合道家思想,即礼让为先,不争强好胜,更体现了尚巧非尚力的特点,是一种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艺术。而且,“无为而无不过”。
最后,要知道如何实现这样的技巧。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因为思想决定行动。一方面要弄清楚太极推手是什么,以及它旨在达到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树立舍己从人的思想,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实际行动,让自己变得更加灵活和顺应外力的能力。不怕丢面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练出轻灵圆活、化发自如的太极功夫。
此外,还需通过不断实践提高技术,使心意控制身意,使得身体自动遵循正确方向移动,同时培养灵敏过人的听劲,让身体能够准确捕捉并反应对手力量变化。此外,还需要使形体变得松柔轻灵,如同周身一家的整劲,每个部位都能随时随地活动,而轮轴旋转也应该像装有滚珠加油般流畅无阻,最终达到阴阳互变的一种技巧水平,其中懂得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便可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手法,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力量。
总结来说,只有严格坚持这些基本法则,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可以逐渐掌握高级技能。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就很难练出真正意义上的四两拨千斤效果。在追求高超技艺时,我们应当记住:只有切实坚守这些基础原理,才能探索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解答,以至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