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明末的年月里,我和三位同窗一起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怀揣着赶考的心愿。然而,当我们面对朝廷的昏庸无能时,我们未能如愿以偿。于是,我们决定离开繁华之地,来到闽越古都的一座座名山古寺,以此为契机,让文与武交融。
在那里,我们学习了源自唐代梨山老母八个女徒弟传授的内家拳——儒、鱼、牛、狗、猴、鹤、鸡七种拳法中的鸡、狗、鱼、三门四艺。这些拳法不仅包含了上、中下盘的全套打法,而且寓意着天地人和五行元素(金鸡报晓象征天,狗顺地势象征地,儒士代表人,鱼游阴阳象征和)。它们深受老子的“无为而治观”、“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以及“虚实观”的哲学思想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精妙的武学——儒家拳。
我发现,这门技艺不仅要求身体灵活,还需要心灵上的平衡。在练习中,我体会到了“气催力”,即通过呼吸控制力量,“力从根起”,意味着力量来源于脚步稳固。“步进身拥”,则是指每一步都要紧密相连,使得整体行动起来像一支军队一样协调统一。我还学会了“脚踩鸡步”,双腿弯曲两膝向内裹住股肉,同时提肛行走,使得步伐坚定直线,不偏离方向。此外,我还能够自由翻转身子,就像阴阳鱼一般,在空中优雅地舞动,而我的手臂则用来施展缠斗技巧,无论是缠或击,都自然流畅,没有任何违和感。
最终,这些训练让我达成了一个高层次的心理状态——天人合一。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挥舞每一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是身体本身就知道该如何做。这是我这段旅程最宝贵的收获,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课。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