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术书籍中的太极拳眼神传递着岁月的沉淀和情感的共鸣

练习太极拳时,眼随手动,手眼相随,目随势注,是实现身形兼备、内外合一的关键。但有些人只关注动作程序的变化,而忽视了眼神的配合,或是配合不协调,因此难以展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情感与韵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太极拳中眼神作用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因为太极拳不像其他打击型武术那样快速有力,所以在表现上可以省略或不重视眼神。然而,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太极拳确实有其风格和特点,但它同样具备中国武术的一般特征,如精气神。在表现方法上,要通过眼睛来表达这些内在状态,以此来显示出动作完整而饱满。

在运用眼睛这一工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种基本的手法:随视法和注视法。

随视法,即目光追随手臂运动方向变化。这意味着,无论过目暂见、前观后看、左顾右盼等不同的眼部移动,都应与身体动作紧密结合进行。此举旨在强化“眼睛跟着手走”的概念,就像24式太极拳中的“左搂膝拗步”这样,当向右转身侧举臂时,双眸应跟进;当到达左手搟抱、右手推出的瞬间,则让双瞳先行一步稍显优雅,而至于最后定点时带点挑眉,不仅增添了一丝魅力,也使得整个姿态更加流畅自然。

此外,还要注意腰部转体与眼睛一起移动,这样的配合能使整个人体活动得以更好地展现。比如,在执行“云手”姿势时,即便你专注于右臂,但同时要注意左臂及重心左右移动,并非放弃,而是重点放在右边,同时保持对周围环境敏锐意识,以防万一需要迅速调整焦点。当左臂完成转移后,你又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新目标上。这类似于一个不断旋转的小圆圈,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无缝隙。

第二种技巧——注视法,是指在某些指定阶段,将目光平直向前或直接锁定到远处。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性捕捉并释放精气,使之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这种瞬间只有在两个动作交替之间短暂出现,比如“挥琵琶”这个姿势,它要求你用左掌固定一条线,然后再轻轻松开,让精神从凝固到释放,从静止到飞扬。一言以蔽之,就是那一种由停顿而生的继续,与意念无缝接轨,让人感觉仿佛时间倒流,却又始终留下最完美的一帧影像,那才算是真正把握了这段瞬息千变的心理空间。

因此,对待练习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两种技术,使它们成为自己的语言之一,用以沟通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通过身体语言传达给他人深层的情感和智慧。不过,最终成果并不取决于单纯学习这些技巧,而是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将它们融入骨髓,让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自己最真挚的声音响应,每一次挥舞都是灵魂深处的情感溢露,只为那份被称为“精气神”的东西能够充分发挥其力量,让每一次演绎都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界限的心灵境界。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