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24式正面背面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路迪民

《太极拳理论基础探究》-路迪民

在深入研究太极拳的历史与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问题:关于太极拳理论奠基者的身份和相关文献的真伪。杨志英先生在其文章中指出,许多有关太极拳的文本缺乏确切的出处,这种情况在当代太极拳传承者中尤为普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老三本”或“老五本”的面世时间。李亦畲所手抄的三本内容相似的太极拳谱,即启轩本、郝和本和自藏本,实际上是李亦畲早于1880年至1881年间所抄写。这三份手稿不仅保存了古典武学知识,还体现了文献的真实性和珍贵性。

然而,这些文献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面世。1929年,李福荫根据启轩本,在永年编排油印版;1935年,《廉让堂太极拳谱》的铅印版正式出版,这是武派太極拳第一部正式出版之书。此外,徐震在1937年的《太極拳譜理董辨伪合編》中收录了郝和本全文,而顾留馨1982年的《太極拳術》则公布了自藏本的一部分内容。

此外,还有两份被认为是李亦畲较早期的手抄,但未曾公开流传。一份是赠给马印书的丁卯本,其署日期为光绪丁卯(1867年),而另一份是赠给贾安树的手抄稿件,其署日期为光绪辛巳(1881年)。这些材料对于理解李亦畲及其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来考证后来的各个版本。

然而,由于这些原始文献大多数都不是公开流通,因此导致很多关于李亦畲及其弟子著作的情报缺乏具体来源,使得现代研究者难以进行准确的事实核查。而一些传统资料中的语录,如王宗岳等人的论述,更常常被视作无可争议的事实,而实际上,它们可能并非真正来自这些人物之口,而是一种后来对他们思想的推测或模仿。

因此,对于想要全面理解中国武术特别是在探索现代时期内流行的一些说法的人来说,有必要对那些基于某些不明确来源的情报持批判态度,并尽量寻找可靠、具备明确来源证明资料。在这个意义上,对待任何一项新的发现或论断,都应该严格要求它能够提供充分的事证,以支持其声称及结论,从而避免因盲目信任而造成误解乃至错误。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