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拳理拳论,但不可完全依拳论来演练拳架。因为拳论是由有成者体会出来的,不是初学者的体会,初学者需要努力找到自身阶段与拳论所述阶段之间的“衔接桥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拳师教拳让初学者不要看太极经典的原因,因为如果不好好理解,会形成误导。
不要迷信什么心法、口诀、秘诀等等。太极本身就不神秘,经典太极讲解了很多事物已经把太极打造成为境界很明确,所以所谓的心法、口诀、秘诀其实只是某些人为了招生出名而用的幌子。这也就是当年这些经典被珍藏起来的原因。
不可贪多。初学者往往先学习24式,又学习28式和56式,还去学习杨氏、陈氏、武氏和孙氏等不同的传统套路,这种情况下,就像嚼不烂的小食物一样,学习越多问题越多。我建议初学者只选择一家传统套路进行深入学习,因为内里劲力都是一样的。
练习质量比练习次数重要得多。认真按照老师要求练一遍,比起没有求甚解地练十遍更为有效果。
内功就在于打击中。在很多时候,有些初学者总是在寻找一些特殊的方法来修炼内功。但实际上,咏春套路本身就是最好的内功训练方式。如果在打击中没有达到内劲,那么就说明还需要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训练方法。
不要迷信所谓“真传”、“秘传”的说法。当有人认为陈系或杨系更好时,他们通常基于对特定风格的一厢情愿,而忽视了每个风格都能带来提升的人工智慧的问题。这意味着,无论你选择哪个系统,只要你能够精通,它都会给予你同样程度上的锻炼效果。而且,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两条腿,因此即使做出奇怪姿势,也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前提是你的技巧正确无误。
初期在实践过程中应以缓慢速度开始,并不能急于加快步调。这是因为慢速适合寻求放松并调整身体各部位,使其达到周全协调状态。一旦掌握这一点,再逐渐增加速度就会变得更加自然健康,而且符合太极精神层面的要求。
在刚开始实践时,不应该过度使用力量,这主要与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关。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发力之前通常更多的是一种强行用气力的行为,这既非自然也不是健康,更不同于真正的太极发力方式。只有当有一定的内劲后再施以力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选擅师并不一定非得选择知名度最高的人才。在真正懂得如何教授太极的人面前,即便他或她可能缺乏条件,如果他们能够将技艺表达得清晰易懂,并且能够舍己为人,那么他们就是合格的老师。不必过分追求名气,而应该注重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到位,即使现在身边没有一个非常出色的老师,但只要他们自己掌握深入了解咏春套路并能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阶段性的良师益友提供指导支持。
10 最终毅力与恒心至关重要。如果想从事这个长期艰苦但又充满成就感的事业,你首先需要问问自己,如果想要花费20年的时间去磨砺自己的技能,你是否愿意投入到这门艺术中?如果不能坚定地决定下去,那么即使仅仅为了健身养生的目的也足矣,而不是期待通过短暂尝试获得任何显著进步。此外,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决心的话,就算有机会也不可能取得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