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的普世价值:从48式太极拳全套视频带口令看郑昭明与薛文宇的贡献
当我们提起“传统太极拳在当今社会中的普世价值”,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新奇而不切实际的观点。毕竟,太极拳只是一个古老的武术形式,与现代社会相比,它似乎显得过时和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传统太极拳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门武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和生活哲学。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武”的概念。在古代,人们主要用武力来解决冲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法逐渐被视为非必要且不合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一股强烈的倾向,即通过最小化损失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武”已经从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所流行的大战大杀转变成了治人技——一种更为智慧、更为和平地处理矛盾的手段。
在所有武术项目中,传统太极拳特别体现了这一精神。它以开合之法度、心意之内运为基础,以规矩作为指导,而非追求动作难度或形体华美。这种内功修炼方式,让习练者能够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从而降低耗损,使心神更加宁静。此即《道德经》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正如圣人所言,只有放下浮躁的心,可以做到松懈,从而实现真正的心气下降,即虚其心实其腹。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运动本身就像生存一样,是动与静交织完成的事业。当生命有序时,心情必然顺畅;顺畅的心情则必定促进生命有序。而李派太极拳便是在这样的认识上进行锻炼,一直强调通过沉着运气、顺随自然来达到收敛入骨,便利从心,并且通过规矩安排周身使劲于大地借出,而避免截力的出现。
此外,在动静开合过程中,还必须注意手脚一整,无参差,也就是说手动则脚动,无论何处皆无不动如此亦可。这种功效既锻炼小脑,又调动内部气血,不求自得,不刻意。这正是老子的“无为之为”,即以直养而无害,用正心诚意真义,对习练者有利无害。如果能遵循这些规矩,那么人的精神底蕴就会得到壮养。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当今时代我们的党领导人已经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并赋予国家“内功”的依据,即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振奋民风、理顺纲纪。而传统太极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修炼方式恰好符合这一目的,因此,它在当今社会具有明确的地位和作用。在正确理解并推广这门艺术时,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其普世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