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因其内涵而得名,循环不息,变化无穷,虚实参差,不强求自然,是它的根本特质。太极拳的练习包括架子练习和推手练习。架子练习是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体会到循环不息、变化无穷、虚实参差,不强求自然的状态;而推手练习则是在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体会同样的状态。这一点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在架子中是像独自一人时一样,而在推手中却像是身边有人却又似乎无人。在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论是否有外界影响,都应该保持一种“不受”的心态。
要达到这种“不受”的心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调整自己,以适应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正体现了太极拳包容性的核心。从架子的训练中,我们既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又能预见并理解运动趋势所必需的一步;而从推手中学习,则需要我们保持与对方同步,即使对方改变姿态,也要随之调整,让对方感到舒适,从而继续前进,这便是太极拳修行者的定力。
每种状态都有一个从不合适逐渐向合适过渡的过程,每一步都是向着目标迈进,有经验的大师们总是有一套方案来帮助我们。一位我曾遇到的老师为我准备了多种策略,如对于盘架子的四极、八桩、三十六势,以及对于推手中的三盘、六步十八法和卍字连环等不同阶段。他教导我,要抛弃所有这些方法,只当它们成为了通往自然状态的一段旅程。
每个人的路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无法找到共同点或指导方针。正如我的老师所言,无论你走的是哪条道路,只要坚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你终将找到属于你的那片天空。而这,就是太极拳对我们的包容性赋予了意义,它鼓励我们去发现,并且去实现最真实最完美的一面 our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