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玄经(八):阴阳升降
小子探究易学,效仿先生,日习医学,夜研究易理,不亦乐乎!深有所获。乃向紫极询问:“易医之中,气的升降变化,小子不解,请师父明示。”紫极沉思片刻后说道:“升降乃变化之道。习以医者不知此变化,无异于无知。小子善问,我将与你一一明示。
天道四季寒暑、地道南北通衢、人道生老病死,都有一定的升降规律!冬至时节,一阳初生,其阳气在初爻上行,其阴气则在上爻下行,此为复卦象。此即十二辟卦之意,即阴生出阳而阳生出阴也。
故古籍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成云,而天气下成雨,这便是两种不同之气相互交错。”月令中的“子午”处,为初位,“丑未”处,为二位,“巳亥”处,为终位,以应六种不同的客气。
小子又问:“如何以应这些六种客气?先生曾说:五运六气中最开始的是厥阴风木,此时正值‘巳亥’卦在首位,那么‘子午’时分,当是君火少阴时,该如何应对?”紫极回答说:“小子的见解虽敏锐,但却没有抓住关键点。不了解变通。而所说的月令,是主管生命活动的根本力量;六个客气,是外界环境和自然现象,它们依据卦象的每个爻头分配着阴和阳,这就是为什么‘子午’同样位于首位,可谓十二面矣!
这其中的变化,不论季节如何更迭;而这六个客观存在的力量,如同游走于天空中的流星一般,从不停息。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岁星周八极一十二年”的意思。”
小子的疑惑仍未消散,便继续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理解并掌握这种方方面面的关系?”紫极微笑着回答说:“要知道,上层三爻——太阳、陽明燥金和少陽相火——都是居于高位,被称作表部,而下层三爻——太陰、少陰和厥陰——则被称作里部。因此,在某些特定年份,比如丑未年的太陰司天,则最初位置上的厥陰就不能被感受到;如果是在南政年份,即君火少陰司天,那么情况也是如此。”
帝王听罢,对其深有所悟,便进一步追问关于藏象升降的问题。在紫極指引下,小子得到了答案:肾水会上升到第一爻来辅助心火,而心火则需要从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三个位置分别调控,以确保正常循环。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如脾能使胃进行吸收发酵,也需遵循类似的原则,以保持身体健康。
最后,小子的困惑得到了一丝光芒,他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原理,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医学艺术,并将其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他向紫極表示了自己的感激,并三次鞠躬作为礼貌表示,然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