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武术刊物上看到了一些文章,作者们坚信咏春拳就是永春拳。他们列举了许多“证据”,但我认为这两种拳法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去广州、佛山、古劳和香港拜访了几位咏春拳的高手,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这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咏春拳。这门功夫过去非常严格,只通过师徒之间的口传,书面资料很少。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云游民间的小林五枚法师住在大凉山白鹤观。他认识了一家豆腐店的女儿严咏春,因为她善于学习,他教给她武艺。当时,她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武术中的技巧,如福建永春县方七娘的白鹤派,以及宗鹤拳等。她创造出一套以快速变化的手劲为主,以子午线原理和箝肘为攻防核心的咏春拳,并提出了很多技击理论。在实战中,这门功夫主要依靠策略胜过力量,在当地名声大噪。后来,她将这门功夫传给她的丈夫,然后又传给一些粤剧演员。
咏春派以“短桥窄马”为特点,以“吞吐浮沉”和“二字箝阳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这门功夫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是气功;第二阶段包括十二式、三套拳法以及三套散手;第三阶段则是练习器械如棍子和刀。
至于永春拳,它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一个殿堂,是当年进这个殿堂的人所习的一种南派内家武术,全称应是“永春派少林拳”。它由一个叫至善禅师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改良,从长桥大马变成了短桥小四平马。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称,当年南少林寺内部各个殿所传授的武艺并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今天流行众多南派少林拳的一部分。
总之,我认为虽然两者都来自同一源头,但它们发展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技术。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这些古老而复杂的事物,我们需要继续探索,不断地学习并验证历史上的记载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2025-01-25
2025-01-27
2025-01-31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
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