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拳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但关于它的确切起源,历史记载并不明确。据上海绵拳代表人物孙福海之子——孙长根、孙宝庆的回忆,最初将这门拳种传播至上海的是孙福海师父孟光银。在1920年前后,孟光银来到了上海,并在原有基础上对绵拳进行了创新和完善。
孟光银曾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沧州顺德镖局的镖师,他主要在山东、河南地区走镖。后来,他拜了一位经商老翁为师,从他那里学得了绵拳。这段学习经历被收录在武术家吴志青所撰写的《太极正宗》中,其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在上海,有一家名叫李瑞九家的店铺,聘请了一位名叫孟某的人作为拳术教师。他擅长的一种拳法就是绵拳,这门技艺共有八路架式,还有一种两人推手法,与太极相似。据说孟某年轻时,在山东和河南之间担任保镳工作,因其膂力强大而闻名。他自负自己的技艺,不屑与人交手。但有一次,他与一位白发如霜的老者发生争执,被老者以一种神秘的手法打败,从此不再自视过高,而是向老者拜师学习。
这段故事提供了关于绵拳早期发展的一个侧面信息,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武术技术评价标准的一些变迁。而且,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种技术既可以用于战斗,又可以用于修身养性,因此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2025-01-28
2025-01-27
2025-01-31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28
2025-01-27
2025-01-18
2025-01-31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