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是否创造了螳螂拳太极拳24式慢动作讲解中藏着答案

关于螳螂拳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武术界关注的话题。尽管历来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由王郎创造的。然而,从起源时间到发源地,各种传说相互矛盾,有的人认为它在西汉时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在南北朝或宋朝。而且,这些不同的说法还伴随着不同的发源地,如陕西、四川或者崂山等。

总结这些关于螳螂拳起源的传闻,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说法都经过了不断的传播和变形,最终变得不可靠。这在武术界并不罕见。但为什么这种问题对螳螂拳来说如此引人深思?有些外国传承者甚至将不准确的信息作为依据,撰写文章,让错误得以流传。

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的一系列武术挖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关王郎身世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主要因为史料不足以及缺乏直接证据。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由于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缺乏明确答案,它为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提供了空间。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解释和夸大,不仅追溯到了非常早远的地层,也宣称某个地方是其真正发源地。甚至有人利用这一点排挤他人,并自诩名门正宗,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那么,究竟螳螂拳从何时、何地开始,以及王郎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我们需要基于事实而非猜测来探索这个谜团。在面对众多争议的情况下,我们再次聚焦于“十八家拳歌”这首歌曲中提到的“太祖”的长拳、“韩通”的背心、“郑恩”的封缠等各式各样的拳技名称。

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十八家拳歌”出自何处,是谁所作?在搜集到的几本古老的螳螂拳谱中,这首歌曲被列为卷首内容之一。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首歌曲完全来自《衣钵真传》一书。这本书由升霄道人编著,其出版日期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程大力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少林武术通考》中专门研究了这首歌曲,并指出《衣钵真传》的许多内容可能是伪造出来的,因为福居禅师所谓向升霄道人的讲授实际上与历史事件不符。如果福居禅师真的曾经向升霄道人教授,那么他必定生活在乾隆时期。但根据《十八家拳歌》的开篇,便提到了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为了合理化这一逻辑,就不得不将福居禅师推迟到八百年的宋代,并将其塑造成少林寺方丈。此后,一场盛大的比武大会便如同神话一般展开,其中包括了当时流行的大量手段和招式,比如林冲和燕青等知名人物,以及清初创立的一种叫做“蛙跳步”的新招式,即现在广泛认可的手臂翻滚动作——爬行步法。

然而,程大力的观点,即作者吸收并模仿当时流行的手段,比如清初王郎创立的“飞蛾舞”,却让人感到困惑。他提出:“作者也吸收了一些当今已普遍流行新手套之名,如清初王郎所创之蝴蜒掌即是一。”但这样的假设似乎过于牵强,而且难以接受。此外,他还提出了其他几个可能性,比如该诗可能来源于明代郑若曾、戚继光或何良臣等人的作品。不过,无论如何,“十八家拳歌”都是一个重要的心灵体验,它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手势艺术,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