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螳螂拳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武术界关注的话题。尽管各派有各自的说法,但对于其创始人王郎这一点似乎没有太多争议。然而,关于起源时间和地点,有不同的说法,从西汉、南北朝、宋朝到明末清初,每个时期都有其支持者。而发源地则包括陕西、四川和崂山等地,这些不同观点让人难以捉摸真相。
深入探究这些传闻,我们发现任何一种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发生变化,讹传不已。这在武术界并不罕见,但对螳螂拳而言,这种迷雾笼罩了它的真正面貌。有些故事试图与考古发现相结合,而其他一些则是在后来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出现的。即使是一些传统上的解释也无法完全圆满理由,更不用说那些互相矛盾的情况了。
国外的一些传承者甚至基于国内某些未经证实的事实进行文章撰写,不断扩散错误信息。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或者这是否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显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关王郎这个人物及其身世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史料不足,证据缺乏。在那段时间内,一手材料被束之高阁,而相关研究工作也告一段落。二十多年来,由于学术界对此持消极态度,为社会上各种流言提供了空间,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发挥或利用机会排挤他人,以至于有人标榜自己为名门正宗。
究竟螳螂拳何时、何地产生,以及王郎是否确有其人的存在?在力排众议之前,我们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十八家拳歌”上。“十八家拳歌”云:“太祖的长拳起首,韩通的通背为母,郑恩的缠封尤妙,温元的短拳更奇……”
那么,“十八家拳歌”又是出自何处,为谁所作呢?我们惊奇地发现,它们完全出现在《衣钵真传》中。一位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少林武术通考》中专辟一节,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衣钵真传》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升霄道人所著,其内容可能是伪造出来,因为福居禅师如果真的向升霄道人学习,那么福居禅师必定生活在乾隆时期。但“十八家拳歌”的开篇提到了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为了自圆其说,就将福居禅师提升到了八百年的宋代,并将他变成了少林寺方丈。此后便演化出了一个关于福居禅师召集十八家拳派参加少林比武的大型故事。
但有一点不得不指出的是,即使如此精密的情节构建,也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一丝历史痕迹,或许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面纱。在追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不仅要尊重事实,还要留心一切可能引导我们走近历史真相的小小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