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古风帮派的反复演练地术拳

地术拳,亦称地术犬法或“狗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其源流可追溯至明代闽南白莲庵,由尼姑四月大师创制,历经六代传承至今。近代宗师陈依九将其带入福州,经过他的发展和推广,使其得以流传至今。由于其独特技巧的保密性,该拳被列为国家稀有拳种。

地术拳既融合了南拳的刚猛与稳实,又融入了北腿的灵活与多变。从风格上分析,它既展现出南拳之刚劲磅礴,也体现出北腿之舒展飘逸。然而,这些都不能完全反映地术拳的核心特色——即地面功夫,即在地面技击技术。这是它独有的灵魂,也是区分于其他武术形式的标志。

2009年,地术拳被评定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2011年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认证。这表明了该武艺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地术犬法以模仿狗类机警敏捷、灵活刚健、凶猛为特点,通过翻滚、扑、摔等动作形成独特风格。此外,上、中、下三盘相互融合,不仅展示了快速迅猛的南方手法,还融入了灵活多变的北方腿法。这种结合使得它既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又能够发挥攻击力的威力。

这门武艺以落到地面的方式最能体现其战斗力,让人感受到了如鱼得水般顺畅。在《狗法》中,有这样的描述:“落到蓬车莲中跌扑翻滚起伏沉,以轻巧而又猛速不穷变化。”因此,它不仅展现出了阳刚之美,而且也充满了多样化的手段和少量使用脚部作为补充。

此外,它还蕴含着仿生学思想,从狗类勇敢和凶猛中汲取力量,以弱胜强,以小制大,以巧取胜。在实际对抗时,它运用生物力学、运动力学以及机械力学原理,将对方牢牢控制住,并通过身手脚协同配合,以及各种变化无穷的手段来战胜对手。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推移,这门稀有绝技已逐渐走向专业比赛领域,被军事单位用于训练,被医疗专家用于治疗养生,并且在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发现档案》、《远方的家》等深度报道。这一过程证明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一系列跨国交流活动,使得这一古老艺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