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始学习太极拳,老师就强调每一个动作都要依靠腰带。无论是向大师求教,还是阅读各种太极拳书籍,都一致认为腰带至关重要。但经过五年的练习,我发现这个理论并不清晰,不少人即便练了多年,也未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甚至因错误的姿势受伤。
在太极拳中,我们需要清楚地分辨身体各部位,以裆为中心,上半身包括胸、肩、头;下半身包括跨、膝、脚。上半身移动时,应以腰带支撑肩膀,而下半身则以胯带膝盖和脚趾。在上下同时移动时情况就会复杂起来,有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腰胯分离,即胯部分独立于腰部而行动,而不随着腰部转动方向一起转动。这一点在杨式拳中的云手中体现明显,上半身通过腰带控制肩膀和臂部,而下半身的胯却不能随着上方的转动而跟随。如果胯与腰同时向同一方向转动,那么基础就会摇摆。在形态上,即使努力调整,只要稍微扭曲,就会导致双脚不由自主地跟随,这样做出标准平行并步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应该让胯横向拉动,从右到左,同时保持重心落在左脚上,让只松松地往左旋转,而不是让整个身体一起扭曲。这样,可以达到130度以上的手臂旋转,同时腿部仍然轻松自然地站在地面之上。
第二种情况是将胯作为方向盘来运用,当它扭动时,全身上下的其他部分都会被牵引过来,如杨式拳中的搂膝拗步和野马分鬃等步法,如果只是用力使劲脊椎,没有利用到足够大的范围,那么后腿难以抬起,要等到胸肩头超过90度才能够使后腿抬起。而前脚外摆角度也远大于45度,但当形成弓步之后,却又不得不再次把那只脚调整回来才能舒适放置。而如果使用正确的方法,将全凭推翻整个身体,使得后腿轻易抬起,并且可以实现舒适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