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明的咏春拳法:松柔是太极拳的精髓,理应深究。然而,在探讨松柔的重要性时,常有人担心过分强调松会导致紧ness丧失,过分强调柔会导致刚ness消失,因此提醒大家练拳要兼顾松紧、刚柔,以达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平衡。这在广泛的哲学层面上或许无误,但将其贯彻到太极拳实践中,我认为有待商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何为松?何为紧?何为柔?何为刚?即使是练习者也难以达成一致,更不用说对不同阶段练习者的理解了。笼统地倡导松紧结合与刚柔相济,不仅容易误导人将生活中的理解带入太极拳,还可能造成混淆。
其次,要想实现真正的松緊结合和剛柔相濟,并非简单地进行训练,可以通过积累纯粹的柔性来开始。此外,现在大多数人在学习太极拳时往往僵硬且缺乏灵活性,因此主要任务应该是去除僵硬并培养体内的软弱。在这种情况下,将教诲人们同时保持松紧并重、刚柔齐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此外,对于未接触过太极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将放松理解为坐着或者躺着,这种放 松既没有支撑力,也不会产生所谓“懈”;另一方面,即便他们尝试放 松,其关节仍然闭合,而肌肉保留着收缩状态。同样,对于打太极的人来说,他们也要求掤劲保持一定程度,而不是完全放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追求半软半硬,“半开半关”,因为这背离了真实的情感和动态。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活中的松紧与打太極中的松緊有本质上的差异,只因生活中如果过度放纵就会感到疲惫,所以担心打太極也是如此。但事实上,在打 太極中进行更高质量级别 的放 松比生活 中 的 放 松更能激发精神,而不是导致疲劳或懒惰,是无法走向沉沦的地方,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对于如何达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把握住每一次转换,从最具引导作用和最能扩散出的点(通常是在脚底)开始,每一步都注意从最具引动作用的一点(一般是在侧胯底部)做出第一步,然后按顺序逐渐扩散,让这些波纹一层层扩展,最终达到整个身体所有部位。这就是杨澄甫先生所说的“流动物”,即常说的内气。
内气是什么呢?它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就是当你感觉到你的身体变得轻盈自然的时候,那就是一种生命力的释放,是因为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开放,使得血液能够自由流动,这时候你就感觉到了气息。当你的肢体能够随意移动,你就知道你已经成功地释放了自己的潜能。你可以通过意识去控制这个过程,但是不能让自己成为局限性的束缚,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它总是在寻找新的平衡点。
所以,当我们谈论关于意念运动时,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全面的活动方式,它包含了整个人类经验的一切可能性——物理、心理、情感等等。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获得真正的心灵觉悟,那么我们的行动应该基于一种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避免被局限于任何特定的观念或信仰之中,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了解自己,同时也能够发现其他人的世界。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