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至今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于不断有人推陈出新,不断有人将适合时代发展的东西融入到武术中去。昆仑派的昆仑太极拳源自老子的道家学说,是一种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拳种。它以太极桩功、八段锦、易筋经等内功锻炼为基础,又脱胎于它们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内家拳术,是以松、宽、放、展、蹬、贯、侧、韧为主要特点的全身运动。
昆仑太极拳动作舒展大方,招式优美,演练起来觉得心智空灵,力达九窍,古朴自然,赏心悦目。作为百年传承的内家拳法,它是道家思想的产物,一切都要符合道,从虚无求实有,从柔弱求刚强,从外柔求内刚,最终是返虚入浑,练虚合道。其道家精髓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再次融会天地”。
昆仑太极门是道技合一,以完整的内涵包括武学理念、武学思想和武术套路自成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有着深厚的心法要诀,如守中,“中”是乾坤之交所生成,所以先天而成在,它认为性命不过是同一个物体两种说法,“性无命不立”,“命无性则无有”。所以主张性命双修先要空其心,然后练“精气神”而保其身,以达到性命双全形神俱妙。
根据昆仑太极拳八大特点,在练习过程中遵循“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宫筑基练己得药结丹”的循序渐进过程,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即中和)。历史上,这门艺术主要在青海、新疆地区流传,是历代道士皇宫王府修仙练武强生的手段和方法。
据师父段智明讲述,其传授给我们的是第二路第三路后续有机会找回第一路凑齐三路。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联系叶林传人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期待未来能够找到并学习完成这一部分。
2004年邹帆偶遇钟青云,他们互相询问自己的掌握情况,并最终确认了彼此都是真正了解昆仿 太极的一些人。此事证明了尽管时间过去,但对于这些被遗忘又独具魅力的技艺仍然存在着追寻者们对真谛探索的情怀与热情。
解放初期,由于各种运动老牌师多牵连导致昔日影响逐渐消失,只剩我师父还在暗中继承。不过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还是很多,如重庆武术界赵子虬先生以及书画界周北溪先生等,但目前社会上未见刊载或报道说明它可能已走向绝迹的地步。而且由于政治环境变化及个人缘故,我也没能继续跟随我的老师学习下去直到2014年1月,我才成功申办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使我重新开始接触与学习这份宝贵文化遗产,并致力于将其传承下去。
最后,在江津区骆崃山有一座名叫文峰寺的地方,那里有一位高僧,他对我说:“你若想掌握这门技艺,你必须先学会如何用你的心来感应宇宙,让你的意志成为你行动前的指南。”他的话让我明白,无论是在打坐冥想还是在进行任何形式的手工艺创作,都需要通过集中精神,将自己与宇宙连接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奥秘。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去实践他的话,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这份文化珍宝的敬畏与热爱。这是一场长征,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旅程。我相信,只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一定能够让这一切变得清晰可见,就像当初我第一次尝试做一只小木船时一样,那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开始,但最终却成功造出了可以漂浮水面的木船。这一次,我希望能再次证明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我的梦想——把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样微不足道的小木船保存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它,为他们带去一些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