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在意识与矛盾对立的和谐统一,体现在诸如呼吸、起伏、升降、静动、刚柔等对立面间寻求平衡。身法中的“含”与“展”,是太极拳术语中相辅相成的概念,代表了包含与伸展两种运动状态。“含展”的实质是将身体中的能量进行蓄收和拔长,使脊柱上下方向产生对抗性拉伸,这不仅仅是前后方向,还包括上下拉伸,实现气沉丹田。
为什么强调这个呢?对于习练太极拳而言,“含展”有着深远的好处。首先,“含”要求气沉丹田,其基准与前提是在合理掌握身法的同时,使脊柱松直下沉。这过程中会同时实现肩肘下的沉重,以及腰胯部位松软和向下的沉着,这些都是实现气血下降并使腹部舒适所必需。而且,“含”不仅限于胸部,还包括腰椎内部,因此它是一种放松身体灵活性的方法,也是检验是否能松腰落胯的手段,是达到气沉丹田基础。
如果不能使身法内含,那么就无法做到这些要求。其次,“展”则需要让脊柱上下拉长减少身体弧度,并帮助吸入更多氧气,同时提升精神,让拳架更加饱满。此时,我们称之为“展腰”,它不仅能够舒展肢体提高精神,还能显示出内在力量。
最后,通过实施"含"和"展"可以为腰背提供动力,而这两个元素缺失,则难以有效行走或打击,更别说主宰于腰了。在行走或打击过程中忽视这一点,不但不能达到有效呼吸也无法达成正确胸腰折叠,从而影响整个太极拳的一动无有不动基本要领。此外,由于没有足够的运动能力,有些人甚至否认了这一点,但实际上,它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当我们不断地进行这些活动时,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脊椎保持良好的灵活性,并且能够从事所有日常活动,无论是站立还是坐姿。
如何实现这些呢?首先,要让脊柱内藏,在吐息时使肩膀低垂,将空气引向腹部,让四个末梢往腹心汇聚,同时稳固双臀根并托起尾闾,再凸出命门。然后,当转换定势到另一种移动状态时,就要使用扩张技巧。在此过程中关键在于让身体两端执行相反方向的运动,即尾闾向下移动,大椎及百会轻轻提起,使得脊椎呈现更小弧度更长长度。如果说“身备五弓”的其中之一即身弓位于腰椎命门,那么必须通过使命门朝前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步骤,以便形成开阔周围空间并促进骨骼放松。当呼吸发生变化时,就应该调整应有的程度;当没有呼吸的时候,则保持整体稳定。
总结来说,如果想要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心法,你可以通过观察你的呼吸:每次呼吸就是一种包含,每次吞咽就是一种扩张,没有任何一个瞬间是不包含也不扩张。如果你想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你就必须明白,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存在这种包含与扩张之间精妙无声却又不可分割的情感交融。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