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深邃理论,技术精湛。作为一门古老的技击艺术,它本质上就是内外兼修。我认为,只有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基础上,才能探讨其在技术、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奥秘。同时,只有深刻理解技击之意,才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我将分享武式太极拳四大技术要点。
一、 武式太极拳架势紧凑
武式太极拳以中架为主,其显著特点是架势紧凑。这意味着身体各部位活动范围被收小化。步法要求进步跟随退步撤回,缩短虚实变化时间。在手臂运动中,每只手掌管护半边身子,不相交叠。出手高不过眼前远不过脚尖,减少运圈行程。在腰部转换上,要求开合无间,使整体阴阳互动连贯,以实现松柔圆活均匀连绵不断。此外,还需呼吸与动作和谐配合,使全身内外相应达到神意内敛的心理状态。
二、 武式太极拳身法尾闾正中
太极拳强调保持身体中心正态,而武式太极还需确保尾闾正中的身法,这是身体内部的一种状态,是完成上下组合时使意气通达打通任督二脉促进体内中和气及意气圈形成。具体做法是在涵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等身法完成后,让气沉丹田命门后撑尾闾前送,小腹有上翻之感,将丹田托住百会穴与会阴穴形成垂直线延伸至脚底涌泉穴。
三、 武式太極拳松緊度配合
在练功走架训练时,我们特别注重松紧度配合训练,每个姿势都需要松与紧的协调变换,在用意引领表现松紧;或由开合来展现松紧。这种矛盾对立统一体显示了多层次含义,如:静柔沉随放等如何做到这一点,是大家共同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要通过安排好周身框架利用调整意识引导以及意气配合使身体处于一种状态而非表现为懈散丢失或拙力僵硬等病态,从而促进下盘稳固,上身灵活避免产生病态。而正确练习能调理机能平衡阴阳养先天补后天。
四、 武式 太極拳開合隱現
最后,我们必须注意在练功过程中的开合隐现变化,即从松入柔成刚达到刚柔相济。这是在静默中暗含着开合隐现,在走路时由安逸示于表面但实际精神坚定,由隐现渐显渐隐,这样可以控制外形并支配内劲以支配外形,同时也便于祛病延年强健人体。此方式结合“呼吸如同呼吸”使横膈膜升降起到承压作用促使胸腹脏腑蠕动形成规律运动这也是它能够祛病延年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