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在解放前夕,通过友人介绍,我在天津拜访了张振之老先生,学习了他传授的犹龙派武当太极拳功架六十四式。开始时,张老师并不轻易教授,但当他看出我的为人本份守规矩后,他才答应教授。但是,要向他学拳,我必须遵守三个不准:一、在师兄弟之间不准谈论拳法;二、不能在公园或大庭广众之中练习或表演;三、老师说只有用脑记忆,不允许书面记录。这三个条款违背者将被拒于门外。
这套武当太极拳功架,在当地被称作龙形太极,它与现今流传的陈、杨、吴、孙、武等太极拳有着显著的区别。整个体系分为四路,每次练完需要一个多小时。该拳以中下盘架势为主,要求动作紧凑,如同摺叠和缠绕,有助于增强身体实力。它是一种斜里寓正,从不舒服中寻求舒适感,全身各部位互相呼应,如同游龙般自由自在地移动。
由于运动量巨大,不易接受年老体弱者,也缺乏年轻人的耐心和毅力,加上这种派系较为保守,所以流传甚少,只有稀少几位高手能掌握此技。而教导者仅限口头传授,因此长期以来,学者只能依靠记忆来按式练习,这样难以普及推广。
张振之老先生早已逝世,他生前的弟子并不多,一些成就卓越的人也渐渐离世,现在会练此拳的,在天津仅剩两三人。如果国家不予以发掘和抢救,这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很可能会消失无踪。
张振之是北京武术名家司星三(又名司四铭)的外甥。司星三与杨露蝉徒弟王兰亭以及河北武清县武术家李瑞东(鼻子李)是师兄弟,他们曾得到扬派秘传。但是在晚年,司星三得到了一个南方来的儒生培元尘,将这套武当太极拳功架秘传给了他,并嘱咐他与杨派保持严格界限。司得此技后,只将其传授给了一位叫张振之一人才,没有留下其他继承人。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虽然练习多年,但因天资不足且体质孱弱,再加上没有深入苦干,本身并未取得什么成就。不过,对这套独具特色的武当太极拳我却非常珍视。我一直遵循老师的规矩,从不在公共场所公开展示,也避免与 武术界交流,这既是对时代的一种适应,也反映出一种保守思想吧。
作为志同道合者的我,在这里愿意向大家介绍这一门艺术,以促进我们对这个独特风格的理解和沟通。我没有文字记录,而是完全依赖于老师口述,为便于学习而编写了这套完整四路歌诀。不知是否能够得到大家青睐,并期待有更多高明教正指点。此刻,由于个人水平有限,请谅略过错。在此附上几幅参考图片,以供细致研究:
太極陰陽, 變化無常,
披身有法, 玄妙內藏。
躬身施禮, 谦虛有方,
凝神息氣, 恭敬不狂。
吸提引依, 氣旋喉腔,
婴娃抱肋, 胎含氣長。
塌肩沉肘, 收臀圓裆。
偃月形中, 盈虛有象。
龍形太極,大海汪洋,
滔滔不絕, 細玩智長。
第一路:
懶搭衣法,神意迟迟,
雙按揮出,身向前移。
左右單鞭,小脚一字步,
抽身蹲步邊躲一隔。",
抱虎推山近身靠欺,
高提手勢朝天窥視。",
摘星揽月披身上臂,
金蛇盤身靈丹一吸。",
犀牛望月張口卧衣,
白鶴展翅如搓背脊。",
搂膝拗步拉帆綁繞,
風摆荷葉似展纛旗。",
怀抱琵琶穿化如机、
拗步搬拦左右進取",
冲夭炮腿平地飛起.,
斜拉单鞭马裆樣式,"
扎衣摩肩起落序往返摺折虚實."
第二路:
推窗望月照鏡妝梳_,
高探馬式穩鞍勒肚_.
單鞭揮出輕迈前足_,
金剛晾背斜身倚舒_.
鶴步斜飛扑蝉莫躇_,
豹虎歸山依靠兼顾_."
轉身撇删慢旋扳雕_,
"通天炮腿退步攒吐_."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