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舞台上李胜花与吕春亭携手演绎中规中矩的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教学

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我认为,太极拳中存在着不少失去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初学者由于动作生疏无法准确把握动作要求,从而使得规范失准;第二种是较为熟练的拳友,由于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最终形成了习惯性错误,使得规范再次失准;第三种情况则是在一些人没有阅读相关书籍,无视规矩任意随意,长时间积累下顽固性的错误动作,也导致了规范的丧失。显然,后两种情况对太极拳的规范造成了严重障碍。如果没有良好的规范,就无法谈论太极拳本质特性以及其养生、技击和艺术等多方面功能。因此,对于任何时候来说,都不能忽视太极拳中的规范。

二、从基础开始做起

基础规范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它同样也是多年练习过的人士需要经常进行锻炼和修正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基础规定,是指太极拳对于身法基本要求,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在人们看来这些都很普通,但真正能够掌握每一个要领,并在实践中贯穿始终,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例如,在起势时,我们需要先沉肩,再举臂到达终点时肘尖必须指向地面,这叫做起手沉肩坠肘;下蹲时则先松肩垂肘,然后落手,这称为落手沉肩均尔。这同时还需要气息下沉,百会上领,以形成对拔之势。不仅如此,每个套路中的每个姿势也都应该按照基础规定仔细琢磨,深入体悟,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基础,建立正确的规矩习惯。

三、将动作推究至细微处

太极拳中的每一次移动都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姿势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而这些细微之处,就是我们应追求的地方。在杨澄甫先生的话语中,他提到“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这意味着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提升自己。

研究弧线规律性

太极拳是一门以圆形或弧线运动为主的武术,其特点在于内外结合。一式一招,一招分解开来就是几个分动式,而这些分动式之间又相互依存,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整个套路流畅自然无缝隙,没有断续的地方。

研究完整性

每一个姿势都是由几个连续的手部或脚步组成,每一次转换都是精心设计好的,因此当我们练习某个套路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完成这个整体,还要保证每一步骤都符合规矩,不漏不剩。

研究技术内涵

太极拳不仅是一门物理上的运动,更是一门涉及精神层面的哲理修养。它包括技击性的强调柔韧与力量,以及哲理性的深邃思想,如“神不外驰”、“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劲到”等。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外形,也要理解其背后的内涵,让我们的舞蹈更加真诚自然。

四、修正架子提高水平

过去老师们教导学生除了传授基本架子,还会教授拆架子捏架子的技巧,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架子质量。但现在虽然找不到这样的老师,但是通过自我反复练习,可以逐渐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比如保持身体中心稳定(中正)、收缩臀部(收臀)、放松肩膀(沉肩)和肘部(垂肘)等。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如何使用腰部发力或者进入静止状态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反复尝试找到最佳状态,最终达到一种自动遵循规则的感觉,从而进入正确轨道。

总结来说,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者,都必须遵守符合标准化要求的体系,因为只有这样纯真的体系才能够展现出最本真的太極功夫形式。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