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怎么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太极拳训练的认识-罗名花 李万斌

在探索太极拳技击之路时,我们深刻体会到,独具特色的技击功夫是太极拳的生命和精华。历史上杨家父子凭借其非凡的太极拳技艺,被誉为“杨无敌”,这背后隐藏着对太极拳技击艺术多么深厚的向往。然而,“十年寒窗九年拳,九年太极不出门”,使得许多爱好者望而却步,只有少数人真正掌握了这门古老艺术。

在太極拳的各種練功形式,如盤架、推手與散手中,開與合、虛與實、剛與柔、曲與直、松以緊、輕以重等對立統一原理,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正如《太極拳論》所言:“太極者,无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這意味著,不理解陰陽兩方面對立統一的根本,就會偏離了 太極拳運動的心法。

然而,一味追求柔順和缓慢,用意力,而非真劲,以為柔克刚轻易取胜,這似乎成為了傳統武術中的金科玉律,但事實上,這並不是符合 太極拳技術鬥爭辯證對立統一原則。柔軟只是前導引導黏附,而當我控制住對方重心,並順勢發起攻擊時,我就需要用到剛劲。而《 punches and palms》講述的是“柔過劲,剛落點”,即是在行打時過程宜於使用柔軟力量,但到了擊打目標時應該用到剛猛力量。不僅如此,只有柔無剛,那麼摧毀敵人快速解決戰鬥情況將會很困難。

輕盈与沉稳,是阴阳两面的展现,有些人只注重所谓“迈步如猫行”、“轻灵快捷”的表象,却忽略了猫走路是为了避免惊动猎物,并占据有利地位。一旦机会来临,猫就会迅速跃起攻击。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轻灵转换并非仅仅为了游刃有余,更是为了八面转换和八方出击。而当我们要发挥这种威力时,则必须表现出沉实刚猛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在纵跳过程中,上升要呈现出来的是轻灵,而下落则需强硬坚定。

松懈与紧张,是另一对对立统一。在进行推手时,如果总是让步却不主动发力,也只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而那些所谓“让中不让”、“软过勁後勁落點”都是松中的紧张表现。当你与敌交手施展发放还需肌肉适度紧张才能达到目的,即使是在实战环境下承受对方的一击,也须肌肉有一定的紧张来相抗衡。

因此,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太极拳训练,我们提出了几点看法:

太极推手应是一项综合技术、力量与速度竞争项目。

技斗本身并不玄学,它要求踏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

“功在实践”,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技能,最终能达到更高层次。

最后,我们认为,在探索这个古老传统武术的时候,不应该空谈理论,而应该脚踏实地,从感性认识开始,再反复训练,使自己的技能逐渐提高,最终成为真正懂得内涵的人。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