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社会的广袤地面上,大巧无术却展现出大巧若拙的功夫大全招式拳法。它不仅是林炳尧先生传授给吾的一点真意,更是微明先生嫡传八卦精太极的深刻理解。十余年来,在林师精心指导下,我逐渐领悟到太极拳的精微之处,尤其是在修练中,悟到大巧无术,这是一种提纲挈领、紧要关键的修为。
“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这些道家理论中的言论,让我们从“无”和“静”中寻找太极拳内在奥秘,从“形”和“动”中探索太极拳形象动态。太极拳修练有层次高低之分,如《无量寿经》所言:“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而且,无论商业低俗还是高端三刀者,都有相续之势;低乃高之基,高层次是由低层次日渐修悟而来的,但每个学练者都无法轻易达成这一飞跃。此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即领悟与掌握,这其中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谈谈有为与无为以及大巧无术。在追求功力或招术时,我们往往被它们迷惑,被它们束缚。招式只是操作的一个框架,它们虽然容易见效快,但仅限于底层次。而真正实现的是从有为转向无为,不是消极地不作为,而是在顺应自然规律行事。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是否能顺应自然,是区分有为与无为的根本线索。而这些作为,是向更高层次飞跃的基石。但切不可沉醉于某些所谓精妙技艺或超乎常人的功力。入定境的人,其功在于没有强加。
王岳宗在他的十三势体用歌诀里说:“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技。”这里面的“静”,并非完全不动,而是在动中保持一种真静,这就是万物本性的清净和纯粹。“静”是主宰,“动”则是体态和形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隐藏自己的踪迹,使对方难以揣摩,无处可下手。这正如孙子说的:“善用兵者,隐其形。”所以,我会利用对方暴露出来的情景,以我的变化来对待他们,这就是太極拳中的靜制動。此外,“因敌变而变化”的神技,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一旦失去这种适应能力,就注定会失败。如果有人使用自己认为精妙但实际上并不适合当前情况的手段,那么他们将一败涂地。
此外,我们还要讨论如何悟道与练功。在中国古代道家的武学体系中,特别是在中国武侠文化的大背景下,比起其他类型的武术来说,太極拳是一种特殊性质,它既不是单纯为了打斗训练也不是简单生活方式改善工具,它更接近一种精神修养和哲学思考方式。一方面需要刻苦训练,同时又必须超越普通武技,将其提升到另一个水平——即通过内敛、柔韧、后发先至等特点达到一种灵魂上的平衡,并且能够延长生命,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总结起来,就是要去除名利、喜怒、色声滋味,让身心得以清净纯粹,从而达到信守日增德行全,不求善自得福,不求寿自延长。这对于培养内心平和,以及处理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
习练太極拳其实是一种慢慢培养过程,其中包括锻炼身体(即气)以及培养精神(即神),甚至还有助于提高意识状态(即智)。这就像坐山顶看世界一样,或许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些比平常更加宽广、高远的事物。但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运作或者技术执行,而忽略了内心的心灵觉醒,那么这样的实践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最终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不懂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单纯的一套打击运动,但实际上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哲学思想,只要你愿意深入探究,就能发现其中更多未知领域。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无论多么复杂宏伟的事务,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基本原则去寻找解决方案。如果一个人不能理解这些最基础的问题,他就不会能够把握住事情发展的大方向。他可能只能看到表面的繁复,用那些他认为有效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做永远都会缺乏深度,没有办法触及问题根源。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可以启发人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看清楚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情。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