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训练方法中的传统杨氏动作注意问题

预备势:两脚平开,距离为脚心对肩心。重心对脚心,目的是为了虚实转换腰微后拔,(太极拳的运动核心是分清阴阳。主宰阴阳的部位在“腰”)2. 起势:起时中指向前领劲(约30度)接住对方来势,与肩同宽同高(腰微顶)其根在脚下,形成三点劲、脚、腰、手。下按时两手要到位,要有撑劲。太极拳虚实转换,以腰为中心,上下左右六个点来回运动,不管那只手击人,它都不是孤立的,虚实开合都是相应的,腰背是传送劲力的,但是松弛灵活。

揽雀尾

3.1 屈膝棚手---先落尾骨,同时大拇指领劲,小臂接劲。

3.2 摆脚转体---再用小指一领,同时肘往后撤,重心前移。

3.3 抱球上步---右手划平圆找左肘窝,左手找右手肘外,同时起腿提膝松小腿,此时实腿要坐实,

松腰落胯、敛臀转体上步要随屈就伸、脚离地不要太高 (踝关节)也不能不提

3.4.扣脚转体左棚--脚分左7右3成,左肩与胯要与头心.脚心对齐,

棚手要圆双臂有张有合之意.

3.5.右棚上步--先左转体,上步落足后要松胯根微右转体,

右臂平出弓步时左肩与右肩要有合意.

3,6、捋势一双手继续往前同时翻尺骨及腕,再松肩拉腰往左转胯,

注:前腿别撑直,一大腿骨与胯骨有脱开之感。

然后卷腰 弓步挤出腋下必须撑开,有外扬之意,在掌面朝内旋腕收至大拇指,对于胸前的空隙立掌按出。

单鞭:双手展平,同时右坐骨与右跟微合,还需使得整个身体呈现阴阳变化。大拇指带着力量,从外向里包裹,将整个人和环境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哪只打出的那只拳,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在不断变化之间寻求平衡。

5-28 同理,每个动作都需要细致地学习和练习,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奥妙。在每一个动作中,都可以看到杨氏武学中的精髓——以柔克刚,用力须适量,不仅如此,还要求练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姿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形更加优雅而且有效发挥力量。

玉女穿梭:

(1) 双 手 下 落 迅猛 转 身 拼命 找 到 对 方 的 缺口 与 之 斜 逃 走 不 让 对 手 发 现 自 己 的 虚 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技巧的舞蹈式格斗,每一次移动都是精确计算出来的一次攻击或防御机会,只有一瞬间留给对方反击,那就是玉女穿梭最难以抵挡的一刻了。此刻,她们会利用这一秒钟迅速变换方向,让所有攻击都化为无效,使自己处于绝佳位置等待新的机会出现。她们知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将战斗推向更高层次,让每一次交锋都成为展示自身技术精湛的一个舞台。而这正是杨氏武学所追求的心法之一 —— 在战斗中找到并保持这种状态,就像水流般自由自在地流淌,不受任何束缚限制。

通过这些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手法,我们不难看出杨氏武学是一门深邃而广博的大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打斗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文化瑰宝。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次呼吸都是情感的表达,每一次移动都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而对于那些愿意深入研究并且投身于此艺术的人来说,这一切都将成为他们终生的征程,也是他们内在世界永恒的话题。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