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对太极拳有心者,无不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营养,笔者亦如此。每当捧起《道德经》,总有新的感悟。其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便是第一章的第一句话。这句子深邃而又抽象,它既是法则、规律、定义和公式的体现,也代表着学理上或论理上的不可变易原则性。
在运用老子这段话时,我们常将太极拳追求的最高目标或境界称为“道”,甚至有人提出了“太极拳道”这个概念。然而,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一直存在争议,这主要源于不同句读带来的意译差异。在坊间,有一种不同的句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近人著作家董子竹先生坚持此说,并猛烈抨击其他观点。
笔者曾多次反复阅读两种句读,并结合自己对太极拳的体悟思其含义,以期达于真谛。在文章《从太极拳 道说开去》,我提出将太极拳分为技—— 道——艺三个层次,而批判了达到“无心成化”的观点,这与董子竹先生的一些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简单来说,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在不知到知,再从知到不知循环反复,如同我们对宇宙认识,只能看到一部分,却不知道背后的更大世界。而真正懂得的是“知”背后隐藏着更多未被认识到的东西,因此要真正了解事物,就必须要先知道自己的知识局限性。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逐渐接近了那个所谓的“真知”。但即使我们似乎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事物,其实那只是表面,还远远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因为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在追求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寻找新知识、新方法来提升自己。
就像庄子的庖丁解牛一样,从初解牛时只看到一个具体的事物(牛),到三年后能够洞察其生理结构(骨骼、肌肉、筋腱),再至于最后能以神视之眼进行操作,与自然合拍,此整个过程都是对解牛本质的一种探究,是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手段也是手段本身的一种实现方式。这也正如我们的练习,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超越,一次新的开始,也是一次更加接近 perfection 的尝试。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见迹见形”、“得意忘形”、“得心忘意”以及最终达到的是“无心成化”,这些都不是目的,而是通向目的的一个路径,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超越自己的过程。此刻,每一步都像是走向顶峰,但实际上顶峰却始终遥不可及,因为它就在前方等待着你去触摸它。但即使如此,那份向往,不也让人感到生命中充满了意义吗?
这正是我今天想说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大家明白,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用这种精神去追寻你的梦想,你会发现,即使道路曲折崎岖,但每一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一步,因为它们构成了你生命旅程中宝贵的人生历程。你是否愿意加入这样一场冒险?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