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首先是掌握招法与内劲的结合。呼吸方面,我们追求的是自然肺式呼吸,与动作无需同步,以避免憋气或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感。一旦招法练习到位,便进入了懂劵阶段,这也是练气和内劵阶段的开始。在这个核心阶段,我们需要注意腹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借助于这种呼吸方式来鼓荡内气,使之在体内流转,从而使身形变得灵活。
腹式呼吸能够激发先天之气,即内气。太极拳重视练习这份先天之气,它要求我们通过腹式呼吸来恢复这一状态,就像胎儿在母体中通过脐带获得养分一样。当脐带被剪断后,我们便学会了后天的肺式呼吸,而通过太极拳,我们尝试将其恢复为腹式呼吸,从而唤醒和利用那份先天之力。
"气沉丹田,气宜鼓荡" 这两句话解释了什么是“气沉丹田”以及何谓“鼓荡”。当我们通过虚领顶、沉肩坠肘等方法引导心意下降,让内息充盈于丹田区域时,便能感到一股沉甸甸的感觉,这有助于稳固下盘并提升整体轻灵性。而“鼓荡”则涉及到将空氣从丹田向上行走(督脉),再由任脉返回至丹田,每一次都是一个循环过程。这正如歌唱家使用喉咙发声,或动物吼叫那样,是由于丹田中的精力被激发所致。
太极拳强调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理配合,它要求我们的身体不断地运动,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深长且均匀的腹式呼吸。这样的配合使得每个动作都可以达到最优化状态,无论是在收缩或扩展时,都应遵循着一定规律,但这些规律并不总是一成不变,有时候还会相反。此外,由于太极拳速度较慢,因此可能会出现连续几个步骤只用一次开口或合闭,而实际上却是在不断地改变和调整。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然,不要过度刻板地追求对应关系。
最后,“打造”出完美的一套功夫,还需要我们的心神安宁。“神宜敛”,即让心志不要散乱,要把它放回身体内部。如果总是以防御为念,那么生理上的拙劲就会成为大问题。而真正想要做到的,是以意无所住,用意而非用力。只有当心里没有冲突,当我们的身躯松弛下来,并且心思集中时,才能真正实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目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有效训练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肌肉力量。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