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极拳经典王宗岳拳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因此,凡学习过这段经典论述的太极拳习练者都知道“双重”是学练太极拳必须绝对避免和克服的大忌。但“双重”是什么?所有的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都没有具体明白的解释清楚,王宗岳拳论只是在上述这一段话之后又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这“双重”很显然是一种技术行为,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属于抽象的“阴阳”,“阴阳”也可以作为任何事物的代词,因此很显然“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句话中的“阴阳”是表示之所以造成“双重”的一些技术因素的代词,不是指《周易》中泛义的、抽象的、没有具体所指的所谓“有名无形”的哲理。“须知阴阳”显然就是“必须知道造成双重之原因”的意思。现代太极拳界有的人有意无意地、牵强附会地用《周易》上泛义的“阴阳”解释“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句话中的“阴阳”,弄得这句话越被解释越令人糊涂。而对于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现代太极拳界的一些理论家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将其理解为技巧上的平衡,有人认为它是内外力量平衡,但这些解释似乎各有千秋,却又难以一致。
根据杨氏老谱,“虚实不当,则劲力失其根;动作不利,则步履蹒跚。”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握好虚实,就能使劲力更加稳固,使动作更加流畅。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才算是正确掌握了虚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虚实”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手脚之间,而是在整个身体运动过程中的一个全局性的概念。它涉及到内力的分布、外力的应用以及身体结构上的平衡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灵活调整自己的状态,以达到最佳效果。
然而,在现有的研究和讨论中,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这种概念仍存在很多争议。有人提出,将其视为一种心理状态,即通过意识上的控制来实现内部力量的一种调节。而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物理状态,即通过身体结构和肌肉活动来实现外部力量的一种平衡。此外,还有一些理论家提出了更复杂一些的手法,如结合气功或其他修炼方法,以期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灵与体格统一。
总结来说,“双重”的真正含义至今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它可能涉及到技巧性质,更可能涉及到深层次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探索,并且找到合适有效的手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武术训练就会变得更加系统化,从而推动整个武术领域向前发展。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