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下弹腿,源自五代的昆仑大师,这位武林高手不仅擅长医道,还精通一门独特的腿功,他在山东临清龙潭寺传授这门武技,并将其命名为“潭腿门”。后来,这套拳法又被称为“教门弹腿”,因为练习者主要是清真教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打法有所变化,变成了中盘腿法,踢到裆部,但仍然保留了发足飞跃的特点。
到了清乾隆十六年,大楮村的一位回族拳师“救师得艺”重新续上了这一古老拳种的谱系。在沧州,一位名叫回万良的人因救助一个镖师而获得了弹腿技术,并将之传给他的孙子。这个孙子回到原籍,将弹腿技术传授给村中的其他人,使之广泛流传至今。
海下弹腿是一支特殊的武术流派,其特点是以十趟弹脚为基础,每个步伐都要过膝,以裆齐踢动作和骑马步桩作为核心。它包含多种不同的拳路和器械套路,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八趟砸拳。这一系列打法由头路冲扫、尾路分心等多个部分组成,是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
这一百年来,海下弹腿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小型武术流派,在京津冀地区广受欢迎,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提升意志力和灵活性,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21
2025-01-30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3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