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秘籍大全李光乐的太极拳之谜待解

在探索太极拳的奥秘时,我们不可忽视松柔这一基本原则。它不仅是太极拳的灵魂,也是区分真伪、优劣的重要标准。前辈们强调,松柔是一种内在状态,是通过不断努力和修炼来达成的。

记得1995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大会期间,我有幸与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立清老师交流。在她展示松柔技巧时,她伸出手,让我尝试摸她的手。我感到好似触碰到了飘浮于空中的丝绸,每一次动作都像是自然而然,没有任何阻力。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松”字背后的含义。

练习太极拳时,保持松柔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形意,只是在追求形意的同时,要注意肢体运动轨迹的圆活和虚实转换。此外,沉稳、匀细、圆活、轻灵也是达到松柔效果的一部分。

有些初学者可能会觉得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松柔,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用力或过度注重表现。要想真正做到松柔,就需要从放松开始,不断地提高对此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并慢慢适应这种状态。在工作学习运动中,都应该注意精神和躯体之间平衡,以免紧张带来的疲劳。

教练们常说,“用意不用力”,但实际操作中仍需长时间锻炼才能完全摆脱僵硬感,使身体各部位出现张弛有度、舒畅自然的情状。这样的训练对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冯志强先生提倡的是一种心内中和之气流淌于全身,如同水一样流畅通贯,无停无滞。他认为 松沉就是在放松之中有沉坠,与日常生活中的沟渠水行管道流通经络通畅相比,可见其深邃之处。

陈式混元太极拳则强调心想放松,全身内外无不放 松;心想 松开,则筋肉骨节无不 松开。此外,还要求将意念融入节窍,使内气由节窍入骨髓,久而久之可达成 松沉效果。

总结来说,“松柔”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培养的心理状态与身体技术结合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尽量采用整体力量代替局部力量,用软弹力替代撞击力,以致使“每一步都是向着更高层次去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化”的矫健与健康,从而更加接近那神韵浓厚、一往无前的真实境界。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