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之时,中国武术界将中国宝贵的“太极拳”艺术演绎成“太极”的副本,并将其包装为“太极文化”,混淆了太极拳的本质与真谛,称之为“中国太极功夫”。自古至今,从未有所谓的“太极功夫”,只有真正的“中国太极拳真功夫”。现在,即使是中国人自己也难以区分何为真正的中国太极拳,这不奇怪,因为世人怎会认可中国的太極拳进入奥运会?
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太極拳”与“ 太極”内涵意义大相径庭,但普通百姓无法辨别。众所周知,汉语表达严谨规范,不容许半点马虎。即便全国性的春晚也允许国人顺挑鼻子竖挑眼,公开揭示所有读错字、意思表达错误的地方,此举受到了举国上下的支持与赞赏。然而,为何武术界多年来,将“ 太極拳”与 “ 太極”混为一谈,没有得到纠正,更改,而且淡薄了对 “ 太極拳”的理解认识,使得 “ 太極”成为了一种代名词?
其实,“ 太極”作为名称,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是代表一个中国古代著名哲理和思维范畴。但当它作为定语使用,在 “ 太極拳”这个词中,“ 太逆仅仅是衬托 ‘ 拳’ 的特性和内涵,全隶属于 ‘ 拳’ 而附随存在。
怎么能让 “ 一技通万法”的学问、理论——即使是哲理中的 “ 一 ”——替代一个具体技能如一门武术——即使是一种独特而深远影响力的运动——如 “ 拳法”?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事物,不同概念,用它们互换绝非合适,更不要说用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种实际技能了。
想当初五十年代初期,在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号召下,体委因势利导编制简化了24式的传统练习,这一举措引发了群众性的推广普及,让简化版呈现出各门派齐盛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在那个鼎盛时期,从没有听到或看到宣传传播 " 一 " 或者 " 一文化" ,而宣传的是恰到好处地使人看得懂。这时代造就了一批真正掌握精髓的人才,而广大爱好者自然讲学习的是打简化版,而从未听过有人讲打 " 一"。
既然历史尊重这一事实,那为什么今天要用 " 一" 替换 " 拳" 忽视对真正美妙无比的一门武艺进行挖掘开发弘扬发展?" 一 与 '一文化' 只是在文字叙述和哲学演绎,与这门艺术关联只是在阴阳理念上,有些必然联系,只此而已,
千万不要忘记:该艺术真谛、精髓,是靠潜心揣摩参悟到的;要流传百世必须靠行家言传身教;全社会努力参与。要让这项瑰宝走向世界进入奥运还需鲜明易见的心意不变简单易懂的地位。不仅要让国民深刻理解领会掌握,还要让外界明白什么才是货真价实的一切,要感受到民族气概。这就是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义务,让这项瑰宝正身归宗,为其展现出明明白白的一个本来面目。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坚持将它称作真的名字 —— 中国武术中的一个专属款式 —— 而不是把它混同于某个更抽象概念。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我们就能够确保我们的国家遗产被正确地展示给世界,以及确保这些珍贵技术能够被正确地继承下去。
2025-01-15
2025-01-16
2025-01-18
2025-01-16
2025-01-16
2025-01-22
2025-01-15
2025-01-16
2025-01-16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