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赵一隅的静海,确有着一方武林奇人,他们的武术故事,让人敬仰。这里不仅孕育了霍元甲这样的爱国武术家,更有刘玉春这样的人物,他曾是曹锟身边的保镖,但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的武术造诣。他与刘玉春共同被誉为近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前者创办了精武体育会,使得迷踪艺名扬四海;后者秘授单传,让合一通背这一独特技艺更加神秘而珍贵。
然而,关于刘玉春和他所传通背拳的具体情况,却很少有人了解。在1989年出版的《静海史话》中,只有一小部分文字提及了他,但更多细节仍未揭开。而1986年的《中华武术》杂志上,也有一篇署名羊公(香港)的文章尝试阐述了一些内容,但至今已经二十余年,这门拳法的情况依旧如同泥牛入海,一无所知。
作为刘玉春故乡的一名后学,我对合一通背在天津地区流传的情况尤其关注。我通过多方访查,最终找到了这门拳法在当地嫡系传人的踪迹,从而使许多珍贵资料重新见光明天。
据《静海史话》的记载,在清末民初时期,有四位杰出人物——任向荣、刘玉春、张景元和岳德恩,他们都是李登第和杨学士门下的弟子,深受太祖门真传之妙。然而,当时只记载了李登善以通臂拳著称,而杨学士以斩拳闻名。这说明当时任向荣主要继承的是太祖门的拳学,而刘玉春则主要继承了通背门的技艺。
根据现在太祖门和通背门演练的情形,可以推断当时他们分别掌握不同的套路和器械。独流太祖拳只有单踢腿和双踢腿两个套路,以及24式技击训练,其器械包括大杆子、苗刀等。而刘玉春所传却更加简洁但独特,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流派。他从师于李登第,并收到其晚年的单传,即便如此,由于本派口授心授之道久远且神秘,加上年代久远,原来的源流已难寻觅底。
据《中国武术拳械录》记录,“通背”并非一个专指某个派别的事实,它是指一种锻炼方式,以发挥腰部力量来达到肩臂配合完美,并实现长打远击。此外,还有明代黄宗羲对此进行过描述,其中提到“佑神通臂(背)最为高”,显示这项技术早已在古代就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此外,《中国武术实用大全》还详细介绍了祁家、白猿以及劈挂三种现代流行版本中的每一种都不同于彼此,每种都各具特色。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