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通背拳你真的能自学24式吗

在鞍山,这一门古老的武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成为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者专访了祁家通背拳第七代传人单长文。

背景

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者,打也;术者,方法也”,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武术的定义——技击的方法。从远古狩猎到战争技术化,再到民间流传,武术不断发展、成熟。

理论基础

强调武德,是儒家“仁”字的一种延伸。“天人合一”在武术中,就化解成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天道的人道……所以,2009年,当武术被如此定义——“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就变得十分易懂了。

通背拳和祁家通背拳

什么是“通背拳”?“通”,通达之意;“背”,指的脊背。通背拳,就是在探背松肩之际,力量通贯大腿和手臂,达到周身高度协调的一个拳种。

最早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由白猿道人(姓白名士口)所创。但是,有文字确切记载,最早可以查找到的,是明末学者黄宗羲的论述。他在《南雷集》中的记载是:“佑神 通臂最为高”,意思是太极通臂是各个拳种中意境最高。这说明,在明朝时期,这些太极流派已经存在并且流行。

清代以后,在民间流传的太极名称很多,但影响最大的当属祁家太极。在河北、浙江、山西等地均有不同流传。

祁家太极流行原因之一是,它出手速度快连贯性强。其特点如同《琵琶曲》的描述:“两手穿孔机梭如星串,一条线上三尖不离。”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祁家的这一门艺术广受欢迎,并且至今仍有人继承着这一门技艺。

道光年间,有了祁家太极

尽管称为“祁家太极”,它却不仅包括拳法,还包括枪法和刀法。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一个门户要支撑起来,不离开长兵器或短兵器。如果没有这些辅助武器,那么这门艺术将无法完整呈现给世人。

总结

虽然我们提到了自学24式,但实际上学习任何一种中国内功外形需要时间和耐心,以及对此系统深刻理解。而对于像你这样的读者来说,如果你想真正掌握这门艺术,你可能需要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指导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练习。此外,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内功外形,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