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武林奇葩人物合一通背又一枝太极功夫秘籍

在燕赵一隅的静海,这个地方以其独特的武术风格闻名遐迩,不仅孕育了霍元甲这位爱国武术家的传奇,也培养出了刘玉春这样的人物。两人都被誉为近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前者创办精武体育会,后者则秘授单传,让合一通背这一武林绝技更加神秘而珍贵。

刘玉春和他所传的通背拳因其单传秘授,知之甚少。在1989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静海史话》中,有关于刘玉春的一百多字简述,但并未涉及内容或流传情况。1986年的《中华武术》杂志上有一篇署名羊公(香港)的文章《刘玉春与合一通背》,介绍了合一通背的一些内容和上海地区的流传情况。但至今为止,这门拳法在发展方面仍如同泥牛入海,没有更多公开信息。

作为对刘玉春故地的一个追寻,我更关心的是在天津地区如何继续流传着这门艺术。我通过多方访查,最终找到了合一通背拳在当地嫡系传人的踪迹,使得许多珍贵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据说清末民初时期,有四杰同时受到太祖门真传,他们分别是任向荣、刘玉春、张景元和岳德恩。这四人曾拜师李登第等人,并深受太祖门真谛。根据1934年重修印行的《静海县志》的记载,当时李登善以通臂拳著名,而杨学士则以斩拳闻名。从现在静海太祖门和通背门演练的情况来看,当时任向荣主要继承的是太祖门的拳学。而刘玉春则主要继承了通背门的拳学,他所教授套路比太祖门少,但技术却非常独特且奇妙。

据说, 刘玉春从师于李登第,而李登第则受过一个无名道人的或是和尚的手艺。他晚年把这些技法给了 刘玉春,所以称作“申爷”或“ 刘申师父”。由于本派口头相授且年代久远,其源流已难以考证。

据《中国武术拳械录》记载,“通背”的原意并不指某个具体派别,而是在锻炼过程中的法则。“ 通”意味着达成,“ 背”指脊梁骨,与发力相关,因此称为“ 通背”的练习方式。而明代学者黄宗羲提到过此类打击手段,并有详细歌诀阐释。此外,《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提到近现代有祁家、白猿两种形式,以及劈挂三种不同的打击方式。

...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