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通背拳,在鞍山有传人,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腿似钻。
臂如铁,腕如棉,琵琶骨活如扇……
这是祁家通背拳的通背歌,
普通人听起来,这真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事实上,在中国,祁家通背拳已有着200多年的历史。
而鞍山,又被业内视为“祁家通背拳的脊梁”。
不久前,祁家通背拳被列入鞍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记者专访了祁家通背拳在鞍山的第七代传人单长文。
背景:
武术与传统文化
“武者打也;术者方法也”,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武术的定义——技击的方法。
理论基础。武术强调武德,是儒家的“仁”字的一种延伸。“天人合一”在武术中,就化解成武术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天道、人道……
什么是“通背拳”?“通”,探达之意;“背”,指脊-back。所以,“ 通 背 拳”,就是探脊松肩之际,将力量贯穿大腿和手臂,使周身高度协调的一个体式。
最早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由白猿道人(姓白名士口)所创。后来,有赵匡胤三打韩통时,当时韩容使出的就是这种功夫。有文字确切记载,最早可查找到的,是明末学者黄宗羲论述。他在《南雷集》中的记载是:“佑神 通 臂 最 为 高”,意思是此功夫是各门功夫中意境最高。这说明,此功夫在明朝时已流行。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名称,如心机、心意等,但影响最大的是现在广为流传的这套招式——祁 家 通 背 拳。在河北、浙江、山西四川辽宁等地均有不同流传。
为什么这么流行呢?
因为它出手速度最快,最连贯!其形容道:“两手穿孔机梭如星串,不离一条线。”所以,它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最后,我们看到了道光年间,有了 祈 家 通 背 拳。当初,其包含了枪法刀法,因为一个门户要支撑起来,没有长兵器短兵就很难支持下去。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这套特殊招式--- 祈 家 通 背 拳。
2025-01-24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8
2025-01-20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