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沙掌与遍体生烟小念头最高境界中的功夫大全招式拳法又是什么

小念头,过去亦被称作“三拜佛”,但仍以其旧名流传。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在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但由叶师及现实所传者,多为“一摊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而已。

以“小念头”作为詠春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他说:“小念头不正,终归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小念头者,是要练者习时切勿有太多念头,或念头太大,可也不能全无念头。如果杂乱无章,则必定马虎了事;若心存大志,则必无耐性细加研磨。但练习时若全无思考,则变成有外形而无内涵。如此一来,即使将此套路内各种招式之不同发力方法及在第一节的内功修为等心法练至最高境界,也难以为继。而且连套路内之基本动作及其位置亦难练得正确。故有的练者虽名义上算是练习了数十年,但一耍出来,便显得笨拙、毫无法度可言,不亚于初学者的水平。

放弃固有的观念

据我个人见解,小念头确实具有深远意义,因为咏春拳本身就是与我国传统拳术截然不同的崭新拳法。

詠春拳是一种通过固定招式消解另一固定招式的方式行进。这是因为咏春祖师明白,当面对敌手,你未必知道对方门派是什么,即使你清楚对方根基,也无法预知对方将用哪一种攻击。当对方突然施展出看似突发又迅速的手势攻击时,在电光火石般瞬间之间,你决不会有时间去想应如何回击。此外,即使你明知对方将用何着攻击你,但恰好你却记不得自己所掌握招式中的哪一个可以抵消对方这一着,那么岂不是眼睁睁看着敌人的拳脚直击你的方向,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百零八点

叶师以前,小念头圈套相传下来的秘密之一便是关于它的一百零八点手。在这方面,本人曾经历了漫长搜集资料、比对和印证,最终揭开其中奥秘。原来,每个单式动作都被视为一个点,如双手同时执行相同动作(例如交叉梗手、双枕手或双摊手)则计为两点,而每个单独使用的手臂进行特定运动则只计算一次。这意味着每一个不同目的的手臂运动都是独立的一个"式"。举例来说,从左侧施展"日字冲拳"到收回到腋下的整个过程已经包含三个不同的步骤,因此被计为三点。在这个顺序中,“日字冲拳”,从摊手转变成圆形姿态,再至收回,这是一个单独行动,所以只有三个步骤计算。而在开始学习咏春后最初几个组合中的第二组,我们先从交叉摆位过渡到滚转并再次变回交叉摆位,然后收起,这是一个由四个复合性的组合构成,所以总共计算为八点。

过去与现在

事实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着叶宗师教授的小念頭技巧随时间产生变化的情况。我不能断言叶宗师最初学习的小笔墨技巧是否早就由其老师授予。他二叔(吴仲素),他的舅父(梁壁),他们都曾受过精湛训练,而且他们所掌握的小笔墨技巧,与香港之后接受培训的人物略有差异。此外,他们教授的小笔墨技巧与香港当地流行的情景也有出入。我无法确定这些差异是否源自于各自接受不同教学阶段或者是在某些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策略。不过,我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一种不断适应和发展的心理状态,它表明武术并不仅仅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种活生生的艺术形式,它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演化。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