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螳螂拳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武术界关注的话题。然而,各种说法纷繁复杂,不同派系各执一词,对于创始人王郎的身份则普遍达成共识。从时间上看,有人认为螳螂拳源远流长,追溯至西汉、南北朝、宋朝或明末清初;而在空间上,则有不同的观点,如陕西、四川或崂山等地都被提及为其发源地。
总结了众多关于螳螂拳起源的传说,我们发现任何一种说法久经考验后都会产生误解和混淆,这在武术领域并不罕见。不过,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引发如此深刻的困惑?有些传说似乎试图与考古发现相联系,而其他一些则出现于武术研究工作之后。即使一些传统观点也难以圆满解释,而且存在着互相矛盾的情况。外国传承者们也基于国内某些不确定信息撰写文章,这种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背后的原因以及社会心理所表现出的特征。
显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王郎人物及其背景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这主要是由于史料不足和证据缺乏导致。一手材料往往被忽视,而相关研究也告一段落。在这二十多年里,由于学术界对此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为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提供了广阔空间。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演绎,有些甚至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将螳螂拳的历史推向更远;有的则声称某个地方是其发源地,以此服务经济利益,或利用机会排挤他人自居门庭若市。
究竟是什么时候、何地开始了这门拳艺,以及王郎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面对众多争论,我们决定再次聚焦于“十八家拳歌”。据记载:“太祖之长拳首开,韩通之通背为母,郑恩之缠封尤妙……”但最令人好奇的是,“十八家拳歌”又来自何方,为谁所作?
经过查阅几本传统中的膀蟹功谱,我们惊喜发现“十八家拳歌”正是在《衣钵真传》中收录。这份资料由升霄道人编著,其完成时间约定乾隆二十七年(1762)。程大力先生在博士论文《少林武术通考》中专门探讨过这一点,他指出,《衣钵真传》的作者升霄道人的旗号虎皮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此外,如果福居禅师真的曾经将技艺授予升霄道人,那么福居禅师应该生活在乾隆时期。但是,“十八家拳歌”的第一句就提到了宋太祖赵匡胤,这样做无疑是一种自圆其说的方式,只能将福居禅师推到八百年前的宋代,并将他塑造成少林寺方丈。而这种故事线索便诞生了一个关于福居禅师召集18个不同流派进行比武的小说情节。
程大力先生还指出,“十八家拳歌”中的许多名词实际上来源于明代郑若曾《江南经略》、戚继光《纪效新书》和何良臣《阵纪》,其中包括当时流行的各式各样的打击技巧。而这些名称中的一部分,如清初王郎创立的螳螂功,也被收入其中。不过,我必须表达异议,因为这样的解释无法完全说明整个过程。如果我们考虑升霄道人的作品为什么要包含这些元素...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3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