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自明末清朝由福建省福宁州(今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独生女方七娘创立,历经十几代名师,如曾四、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和后永春名师白戒等人在康熙至今三百余年间,在福建省内外广泛传播,不断总结提高,使其技术理论内容丰富发展,成为攻防意识强,健身价值高的拳法。同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授徒原则。
古白鹤拳谱载明,“征战沙场,建立社稷”是习拳之初心,而“学武,本为护身之故,非以制人”。在择徒时特别指出:“不信者不教,无礼者不教,贤者不可不教,愚者教之何益”。前辈们在择徒时也从多方面考虑,对我们是一大启示。因此,当今之时择徒应选择明理守法、尊师重道、睦邻里、守公德,有正义感和品德高尚的人,使习武之人能少年健身、壮年养性,以守斯理老年益寿。
习武须戒狂妄乱嚣,以玷先贤;所授之徒,以安分守己为先,不可轻视他人或视天下英豪壮士多生。生徒练拳,不可乱打他人,或有恶心需改善念抑躁气戒狂妄。要传授之人先察其行务朴实敦厚患难中能相扶者。
首重武德未教武功先教武德,这是历代武术前辈所传精要,其意在于把修身养心放在首位。古拳谱记载“凡人欲学艺先学修身养心固己根本学习拳法须养性勿忘修养二字”。历代授徒的永春白鹤拳师总结出五戒五顾持四善懔十戒的朴实条文要求生徒严格遵守。
五戒:一淫欲二酗酒三欺老四辱小儿五凌妇。此五戒要求习武不得纵欲过度耽于声色不得酗酒滋事更不得对老小妇轻视欺侮,更何况有时高手多出于他们中去。而五顾体己份要求练 武之人人好地照顾身体根据自身体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不可急求成需知欲速则不达关爱后来学习的人启发帮助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与人的关系与乡邻同事和睦相处不可恃强凌弱尊敬老师长辈。
持四善: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懔十戒:诸如好斗好胜好名好利骄诈浮夸逞能弄虚作假挑拨离间为非作歹等皆需警惕。于是提出加强自身修养心术端正光明磊落言行举止切实尊守训律社会准则社会公德成为理想抱负道德讲文明纪律技艺高超健康的人。
各门派均重视基本功锻炼永春亦如此以“三战”套路为基本组合训练称此为“三战”,说明了与提高技术水平之间密切关系。
"三战"即进退各三步内实战练习规范动作初学必以"三...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1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4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