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约公元1506年),由河南著名武师舒(苏)裁缝创立,并经过四川的苏金财、苏金祥兄弟的改进和传承。在清朝末年,彭孝心将其带回荣昌,并通过武考取得武举人,教授了当地的人们,使其在当时盛行一时。当时彭孝心为苏家拳第23代传人;他又传授给陈子庄、彭友切、程步云、阳成之等人,他们分别是第24代传人的代表。随后,这些人的学生继续传承,最终形成了包括彭胤炳、彭胤锡、彭胤久、廖正伦、曹业光等人的第25代。最后,由他们的学生如彭智勇、大张广才、高谢显光等人组成了第26代。
苏家拳的主要特点是身桩中正,拳掌分明,大开大合,同时拳多腿少,以靠近敌手为主,捆挨靠沾,用浮沉法使得技击更有变化。它不重视平冲拳,而更多地使用反捶;标掌也是其掌法的一大特色。而身法则讲究“六身”,腿上讲“六脚”,常常会出现出腿不见踪迹的情况,与暗腿相似。此外,还有一种催脚步法技术,以及连消打结合技巧,使得整个套路既刚猛又迅速。这就是苏家拳独有的魅力所在,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艺,在江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