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通过多年的练习和体悟,我对太极拳中的对称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太极拳要求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必须具有机智地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的对称与非对称之美,这种整体运动是由大脑精细地控制,每一个动作都是生理规律所决定的。
人的大脑是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但它们又紧密相连。在进行健身时,双腿和双臂交叉放在身体中心线上的锻炼可以促进两侧人脑之间的神经活动,从而增强左-right 神经连接,使得随着年龄增长而可能出现的大脑功能减退得到缓解。
太极拳中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上虚下实还是逢升必降,都在人的大脑支配之下展开。例如,在陈式太极拳中,“金刚捣碓”就是一种典型的上虚下实动作,右手如同金刚般坚硬沉重,而左手则柔软无力,这种反差使得整个动作既有力量又有韵味。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技巧,如“单鞭”、“六封四闭”的落势,以及“搂膝拗步”,这些都需要以平衡的手法来达到左右手臂和腿部同时移动,同时保持身体各部分对称协调,以达到气血流通、筋骨柔软的效果。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的是前后对称关系,它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一种平衡点,即“退中有进”。这意味着即便是在收缩或撤退时,也要准备好瞬间转变成推进或攻击。这就像倒卷肱这样的招式,在出招之前会先做出向后撤退状,然后突然发劲向前打击,这样的变化让对方难以预测并且防守不及。
总结来说,太极拳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总体对称关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其中奥秘。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人性本质——追求平衡与和谐以及自然界规律——遵循生命本有的自然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