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门拳,源自我国北方古老的地方武术,起源于兰州,随后传播至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它的创拳之法,以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八阵图”为依据,因此得名。清朝嘉庆年间,由燕山常巴巴所传承。
这门拳艺以其舒展大方的拳势、浑厚劲力的技击方法以及细腻的实战应用而著称。八门拳可以分为单拳套路、锤拳套路和封手套路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多种独特的手法和招式。
其中包括撕拳、炮拳、登州捶、九环捶等打击招式,以及封手八快、三十六子、三十沉劲等快速连续攻击技术。此外,它还融入了多种器械套路,如高家枪、大金枪、小六和枪画眉枪等,以增强战斗力。
八门拳中的特殊手法有十八种展(斩)法,比如行步展、中字跤分步单撒等,这些配合擒拿技巧与腿部攻击,使得这一武术系统完整且灵活。全身各部位均可作为攻击或防御之处,全身动作不离谱,无论是明显还是隐蔽的进攻,都能迅速响应,并在战斗中实现无缝对接。
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发展演变,这门武艺由简转繁,其理论也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八门武艺。这一过程详细记录在郝心连编写的《八门拳术》一书中,该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