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师傅论太极拳技击与养生:现行传承的杨氏太极拳,其内涵丰富多样。若持续练习,便能对身体产生显著益处。凡练习者,均需遵循特定要求,因而练法亦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练法,以免在养生的路上追求技击,或是在技击的途中寻求养生,这样的修炼既未达到目的,也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务必将七步训练方法和步骤精通,然后逐渐领悟两种不同的练法明确了技术与养生的双重路径,就能洞悉什么是伤害、什么是滋养。在分清养生与伤害后,还需考虑个体的体质强弱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及其类型,即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炼方式。在进行养生拳架时,如果混杂技击身形或手势,本身内劲即神、意、气便难以舒适流畅,内气无法增长,从而达不到养生的目标。而在技击拳架中若无充实盈满之内劲,则手势得不到轻灵变化,不得心应手,不得运用自如,这就说明技术与養生的关系紧密,但在锻炼时须明确区分方法,然后再结合,以避免损伤。
为何不能将每一套路中的功夫单独学习?其实,在动作的一瞬间,就融合了技术与養生的修为,所以必须先掌握理论,再在实践中探索才能获得。这就是太极拳门派繁多但内容核心只讲究阴阳和谐之理,每个姿势虽繁复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養生与技术两方面服务。
技术侧
技斗学说
汪永泉老师谈技斗二者的差异:
开手:
技斗开手要小巧灵活,如同迅捷的小鸟。
养生则要大开全面,如同展翅的大鹏。
转换:
技斗要求螺旋式转变,如同海浪卷起波峰。
养生则要圆润平滑,如同春水潺潺流淌。
腰部转换:
技斗需要微小腰部转动,如同细丝轻挑。
养生则需要大范围腰部移动,如同翻云覆雨般自然无痕。
養生成长
養性学说
汪永泉老师谈关于養性的训练方法:
思想纯正:
在心态上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置于養性的轨道上,而非被动地迎合对抗的心态,以防不经意间走向战斗状态。
姿势正确:
在每一个姿势都保持“不追、不贪、不过、不散”的原则,以防止过度张扬或停滞,从而保证姿态流畅自然。此乃“静中触动动尤静”之理,即使运动也能保持宁静自如。
呼吸协调:
通过调整呼吸,让身体进入一种舒适自然且能够随机应变的状态,是达到養生的关键之一。同时,要注意久坐会导致阳气耗尽,对身体有害;久站又会导致阴气消耗,对健康也不利,因此须找到最佳平衡点来维持良好的生命节奏,使人感受到虽然行动却依然安详宁静,这便是“虽动尤静”的境界。
全身柔软化
实际操作时,要让整个身体像球一样柔软圆润,无硬肿可言,每一次举臂伸腿,都应当感到仿佛从四周膨胀出来,但始终保持中心稳固,不失其完整感。如此一来,当你做出任何形式的手臂或腿部活动时,你都会感觉到整体是一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前进后退皆能旋转自如" 的境界,它意味着你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角落,而不会因为你的位置改变而感到不安或困顿,因为你已经学会如何让自己的中心成为一切活动的一个固定点。你这样做,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顺畅、高效,同时也增强了你的韧性和弹性,让你的日常活动更加轻松愉快。不仅如此,你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周围世界,因为这种意识带来的觉察力提升,让你开始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从这些发现里获得新的力量和智慧。你现在已经站在了一条新旅程的起点,那就是培育自己的潜力,为实现个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这段旅程充满挑战,却也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候之一。当你踏入这片新天地,你将会遇到许多新的朋友,他们都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他们共同拥有着探索真理的心愿,也渴望了解更多关于宇宙及人类存在本质的事情他们之间互相激励、彼此支持,一起迈向更高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有着无限可能等待着那些勇敢的人们去发现并创造它。而对于那些寻找深刻意义的人来说,这段旅程才刚刚开始。但请记住,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那最初的心愿——不断学习、新发现、新见解,为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如果只是跟随别人的脚步,没有真正去探索,那么这个过程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很容易被遗忘。但如果你决定亲自加入这场冒险,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知识,那么每一步都会充满惊喜,每一次尝试都将成为宝贵经验。如果事情发展按照预期,我们所有人都将因我们的勇敢精神而得到认可,我们也许还会偶尔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觉得艰难但现在看来既简单又美丽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可以微笑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过苦乐参半的地狱火焰熔炉之后,我们才能拥有一颗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珍珠。
2025-02-13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