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或民族的武术技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然而,中华武术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与进步,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中华武术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第一阶段是从单纯的搏击格斗之术向文化层面转变,这是第一次大飞跃。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公元前221年),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思想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中华武术提供了“世界观”、“方”,使其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不仅使得武术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也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哲学思想对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技术行为,如功理、技战略原则等;二是在个人或社会集团中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方面。这不仅形成了一套军事思想理论体系,也使得习练者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忠君报国爱民信守承诺舍生取义除暴安良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和侠义精神。
第二阶段是在冷兵器时代结束后,中华武术从军事手段升华为健身修身为主的地位,是一次新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导致战争模式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体育运动需求增加,华夏古老技艺演绎出新的篇章。在这一阶段,一些先贤如霍元甲等人的努力,将传统功夫融入现代体育项目,为此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他们将精英气概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使得古代技艺焕发新生力,同时也不忘根植于千百年的传统哲学里。
最终,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和理解这两次飞跃:第一阶段是从原始搏击艺术向有意识培养身体素质并包含道德教育转变;第二阶段则是从以战斗作为目的的手段转变为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及艺术表演竞技比赛为主,并且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而这两次飞跃正是因为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而非抵制,所以才能够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继续发扬光大,被世人所称赞,即便跨越千山万水,也能被人们所了解尊重,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