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陈、杨、吴、孙等各类太极拳,不仅受到国内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而且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然而,在广大爱好者中,知太极拳健身功能者多,研究其攻防意识者少,能够将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技击方法运用自如者少之又少。
笔者演练太极拳多年,主要是师从辽宁太极名家曲庭文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曲师年轻时曾多次参加全国太極推手競賽,并取得好成绩,将近十年在全国推手競賽中做裁判工作,并多次參加全國武術研討會,是國家一级裁判。
我在数载对太極拳的深入研究中,我逐渐对推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师父的指导下,我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不敢妄称自己能完全理解这些复杂而精妙的情形,但愿我的浅见能为那些追求真理的人提供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摸”是学习和掌握任何一种武术技能的一部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体验技术,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或模仿动作。因此,当你在与人进行推手时,你如何才能主动地应对对方的攻击呢?这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平衡化与打之间的关系。
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化解,一种是化空。化解是一种非常高级且难以掌握的手法,它要求你能够听懂对方的力量并且使对方失去控制,同时保持自己的平衡。你需要学会如何让你的身体随着对方移动而移动,从而把他们引向一个无力抵抗的情况。这就像是在水上行走一样,你要跟随水流,让水流带着你前进,而不是反抗它。
另一方面,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使用打击作为防御策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直接攻击我们的对手,而是要利用我们的内气来引导他们,使他们无法有效地反击。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舞蹈家,你不仅要有良好的舞蹈技巧,还要知道何时、何处给予正确的地面支持,这样才能确保你的舞蹈既美观又有力度。
总结来说,化与打并非互相排斥,它们之间存在著微妙的情感联系。一旦你能够理解这一点,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著一种奇妙的共鸣。当你的身体柔软得像树叶那样轻盈的时候,那么你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加坚定;当你变得刚强得像钢铁一样坚硬的时候,那么你的灵活性就会显得更加重要。这种融合对于提高个人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它教会人们如何根据情况适应,无论是在静止还是在动态状态下,都能保持最佳状态。此外,这样的训练还能增强个人的内心力量,让他们更具韧性,更有耐心,更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而最终目标,就是达到一种境界,即当别人施展出最强大的攻击时,你却能够毫不费力地回敬出去,使他陷入混乱之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随意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