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家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各种太极拳形式,如陈式、杨式、吴式和孙式等,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而且传播至世界多个国家。然而,在爱好者中,对太极拳的健身效益了解较多,而对其攻防意识和技击应用的深入研究则相对较少。
笔者有幸师从辽宁武术界知名大师曲庭文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在年轻时,曲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太极推手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此外,他还连续十年担任全国推手竞赛裁判,并积极参与全国太极研讨会,是一位资深的国家一级裁判。
通过长年的学习与实践,我逐渐被推手所吸引,并在师父指导下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现在,我谨以浅见,为武林同道提供一些思考。我认为,要想在推手中处于主动状态,或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与打之间的关系。
化可以分为两方面:一种是化解,一种是化空。化解是一种技巧,它能够让对方完全放弃力量,同时保持自己的平衡。这要求我们要像粘土一样接触对方,然后再变换方向,使对方失去控制感。另一方面,化空是一种高级技巧,它能使对方失重并跌倒。这需要我们心宽气和地发力,同时要注意时机,以达到最佳效果。
打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击打,一种是发放。在击打中,我们既要保护自己,也要攻击对方,但这不是简单地硬碰硬,而是在先后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内气来制服敌人。而发放则是一种顺势而行的手法,即当对方发出力时,我们顺着他的方向牵引他,让他自然而然地失去平衡,从而达到目的。
总结来说,化与打不仅不可分离,而且互相依存。一味只求柔或刚,只追求阴或阳都无法达到完美。而真正的境界是在柔中有刚,在刚中有柔,在阴阳互补之下实现借势借力的最高境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何时何刻,我们都能随机应变,从人的力量转换成自己的优势,最终达到了随意变化中的“随我而行”、“由我而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