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家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太极拳作为一门古老的武术,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然而,在众多爱好者中,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太极拳的攻防意识和技击方法运用。而那些能够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技击方法融会贯通的人,更是难寻其踪。
笔者有幸师从辽宁太极名家曲庭文先生学习吴式太极拳。在曲先生年轻时,他曾多次参加全国太极推手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连续十年担任裁判工作,并参与了全国太极拳研讨会,是国家一级裁判,同时也是沈阳市武协的一员。
在对太極拳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逐渐对推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我掌握了一些推手原理。现在不揣冒昧,愿以浅见为之,请大家探讨。曲先生总说:“拜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摸手。”这句话深刻体现了“摸”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攻防意识和劲力控制。
化与打是推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化解对方的攻击,使对方失去控制并转化为我们的优势。这涉及到粘得住对方,而非直接抗顶,这样我们才能顺势而行,从背向前转变成顺势而立,从而达到化解对方对我们的控制。此法体现了“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要领。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学习发放技巧,即使对方发力时,让他始终处于失重状态,以至于跌仆。这是一种高级阶段的技术,没有长期修炼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把别人化空,最关键的是保持自己内外平衡,让力量随动作变化,而不是固守一隅。此法最难把握的是时机,以及如何引进落空和顶实相融等技巧。
打则可以分为击打与发放两大类。一方面是保护自己同时击败敌人的正面冲突,但这不是简单直抄厕壁,而是在先化后打,一定要先让出空间,然后迅猛冷脆地反击,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决定性的伤害。但这种方式在今天提倡社会稳定和谐的情况下并不适用,因为它可能导致朋友间关系破裂甚至经济损失,因此通常只用于专业比赛或特殊情况下使用。
另一方面,是指将对手完全放出去,使其无法再进行抵抗。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手法。在推手中,当发现对手即将倒塌,就应该助力使其完全倒下,此时功力的大小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无论是化还是打,都需要彼此支持、彼此结合。柔硬阴阳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点:柔变刚,刚变柔;阴胜阳,用阳克阴;借势借力,与之共舞;随着自然变化,将一切都融入其中。当你被我腹部一拳震撞,你小腹微微侧弯,让出一点空间,当你的劲气未能完全释放,那就是机会来临,你鼓荡内气蹬拥前行,那么瞬间,对方必然向后仰跌,那便是我舍己从他,从他而由我,将每一次交锋都做得既精妙又天衣无缝,即所谓随意即真,如同水流般自然无痕迹。不知您是否能感受到那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