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便对武术情有独钟的我,曾饱尝杨式老架太极拳的精髓,并从陈清萍先生那里学习赵堡太极拳。在那段时间里,我不仅掌握了理法,更深入研究了王宗岳先生所著的《太极拳谱》,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练习经验相结合,最终创出了武氏太极拳。
随后,我不断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同时也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太极拳理论的著作。这些作品简洁而富有内涵,不一而足,每一字每一个句子都经过细心挑选,以确保它们能够准确传达我的体会和理解。
武氏太极拳最初由我传授给我的甥李亦畬,他又将其传递给同乡郝为真。我们这一家人虽然身份尊贵,但以文人自居,我们对武术之爱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而非职业追求。因此,郝为真承袭这门技艺,便有了“武氏拳郝家传”的说法,也被称为“郝家小架太極拳”。
我们的风格特点在于紧凑而舒缓的手脚动作,以及中正安舒的身法和柔化手段。步伐灵活多变,与外界变化保持着一种巧妙的配合。不论是内劲还是外形,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以达到一种难以捉摸却又充满力量感的人生境界。
作为汉族五大流派之一,武氏太極拳在理法原理上既丰富又完整,它强调的是内形和意气,是通过意念来引导身体运动,从而达到三者合一。这门技艺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根据敌方变化适时借力打人,使得整体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智慧。
最后,这套技术源自杨式、赵堡两派基础上的创新,它旨在提供一个适合文人的练习方式,即使是在忙碌之余也能轻松进行。此种风格被后世称赞为干枝老梅——朴实无华、简约而不失韵味。我对于这套技艺也有着深刻体会,将其总结成了一篇名叫《武式太極拳論》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门要求严格但易于学习的小巧紧凑型功夫,其招式高低仅及眉梢,无需过分挥洒,却能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在与他人的交手中,我更注重接劲打劲,而不是依赖复杂招数,使得每一次对决都显得自然而然且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