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了一篇小文章,让史老师感到吃惊了,心有不忍,还望海涵!我只是一个普通武术爱好者,还算不上[武林人士],史老师抬举了!太极拳法之所以被命名为太极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必须符合太极的属性,否则就不应该称之为太极拳!
你的观点很不错“中国的太极拳,是因为在整个拳种中,自始至终,处处融入和贯穿了太极的学说,理念,哲理。所以,把这个拳种命名为太極拳。”但是你又说“不要忘记,它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拳种,是拳!不是太極理念,不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个范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
我认为 太極劍进入奥運會,对於每一個中國的武林人士意味著毕生渴望的神聖使命!”我作为一个武術愛好者覺得你們【武林人士】過於缺乏使命感了。一個真正的人才借助于東方哲學细致入微地诠释东方哲学,让更多的人因此而破迷开悟,为使命才是正道。
我記住了你的提醒,“推手是一個体育比赛项目,不是剑,更不是中国古代剑术。作为一个体育比赛项目,它有自己独特规则和要求,与任何一门传统剑艺毫无关联。”
不过,我認為練習初期所謂「其他方法」其實只是一種開端,用以完善身體功能,有助於後續修行。在這些方法中,没有具体规定,只能根據個人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那些所謂「套路」或許是在歷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共識,但事實上,每一門派都擁有一份獨有的訓練方式,這些方式雖然各異,但最終目的都是要達到那麼一種狀態——無意之中的真意。
當我們進入那樣狀態時,即便動作多餘,也已經超越水準;必須花費大量時間來調整骨架、循環、感受以及心靈状态,以避免僅僅成為水中捞月般徒劳無功。
完善骨架状态,就是讓206個關節恰到好處排列組合,以形成穩定的外形基礎;完善循環状态,就是通過鍛煉提高新陳代謝效率,以增強體質;完成感觉状态,就是讓五官更加敏銳與全面,而心里状态則是將思想與行動統一,使身心協調達至最高境界。
只有透過這樣深入細致的心血琢磨,那些原本看似抽象的情緒與智慧才能轉化為肺腑之內的事物。而最终目标自然就是达到那种变化与静止之间流转无穷,无动于衷却又随机应变,这正是我对真正高手抱着敬仰与憧憬的心情所追求的一切。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9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9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