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因其内涵与特质而得名,循环不息,变化无穷,虚实参差,自然流畅,无为包容,是其根本之美。练习太极拳包括两种形式:架子练习和推手练习。架子练习是在独立状态下体验无限循环与不断变化的虚实相结合,以及自然流畅的无为包容;推手则是在交互影响下的体现这一系列状态。在有经验的指导下,无论是架子还是推手,最终目标都是达到一种心态上的【不受】—始终保持平衡,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这正是太极拳独有的包容性,从架子中探索这份包容性,就是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洞察运动艺术的发展趋势;从推手中深刻体会这份包容性,则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形态来实现定力,让对方随意进展,让对方继续,这便是太极拳修行者的境界。
任何状态都有一段时间需要适应,一步一步接近完美,有丰富经验的人总能找到方法。我曾经也有幸接受过一位老师精心教授的一系列技巧:
架子的四大、八桩、三十八手、六十六势,每一个姿势都蕴含着深远意义。
推手中的三盘、二百步、卍字连环等技术,也是一门学问。
但最终要达到的状态是不依赖于这些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它们。当我们抛弃了所有方法时,我们才真正能够进入那一片自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