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将第一传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又曰: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由是言之,可不谨诸?古者国家虽安,必常择将。择将之道,惟审其才之可用也,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故管仲射钩,齐威公任之以霸;孟明三败,秦缪公赦之以胜;穰苴拔于寒微,吴起用于羁旅;张仪之游荡,乐毅之疏贱,孙武 之瓦合,白起 之世旧,韩信 之懦怯,黥布 之徒隶;卫青 人奴,去病 假子;诸葛亮 不亲戎服,大预 不便鞍马;谢艾 以参军摧石虏,大禹 以文学扶汉业;李靖 用于罪累,大李 收于降附:是岂以形貌阀阅计其间哉?而庸人论将,都视于勇。
夫勇者,将之一偏尔,无始无终非勇为害。盖勇必轻斗,无见所以必取胜命也。大凡将,以五才为体,以五谨为用。一曰智,一曰信,一曰仁,一曰勇,一 曰严。非智不能料敌应机、决断生死事宜,而心思如流水不可测摸。此外,还需一方理兵法,有十余种各具特性和作用,如知兵九验、九术考察等,用来鉴别出真正的英杰和平庸的人选。
选择能臣的原则,是先看他是否具有忠诚、正直、善良及果敢这些素质,这些素质在战争中至关重要。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奇才异士”,则更需要细致地考察他们的心性和才能,看看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在危难时刻保持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要求我们对人才进行深入分析,从多个角度考量,而不是单纯依靠表面上的勇猛或是一时的情绪波动。
因此,在选拔大员时,我们应当全面考虑一个人的能力与品德,以及他的战略眼光和实际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并取得长久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为自己积累更多宝贵经验,这样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选拔专家。
最后,要记住,即使最优秀的人才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他们的时候,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发挥出最佳状态。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但如何发现并发挥这一价值,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并且努力提高我们的判断力与决策能力,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并培养那些真正能为国家带来益处的人才。